外语教育呼吁人文精神

外语教育呼吁人文精神

ID:28163534

大小:5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外语教育呼吁人文精神_第1页
外语教育呼吁人文精神_第2页
外语教育呼吁人文精神_第3页
资源描述:

《外语教育呼吁人文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语教育呼吁人文精神作者:张西平来源:中华读书报整理H期:2007-10-30如何看待外语教育?这对外语类院校来说是一个根木性的问题。目前流行的说法是,通过外语技能的训练和文化知识的掌握,培养出复合型外语人才。例如,目前对英语教育的目标是这样界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宂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样的目标实际上主要是:语言技能+实用知识。在市场化的今天,这种以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方式也许

2、在短期A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却从根本上削弱了外语教育的本质一一人文主义的教育。正是这种教育思想导致了目前的过于注重语言技能和实用知识,从而使外语类院校的学生在思想深度、知识结构、分析问题能力方凹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学生相比有了较大的差距。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实用性和应用性教育成为外语教育的主要思潮,这种教育哲学所带來的后果就是人文精祌的袞落,学生屮的物欲化情绪、功利倾14日益严重,在文化素质上的粗俗和浅薄円益明显。就此,我们必须从教育的根本理念上加以认识。回归人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如果从同文馆的外语教育算起,中

3、国的外语教育己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如果从康熙时代的俄罗斯馆算起有近二百多年的历史。但中国近代以来真正的大学体制中的外语教育起始于清华大学。清华外语系成立于1926年5月,建系初称为西洋文学系,后改称为外国语言文学系(简称外文系)。1926年外文系成立时制定的《西洋文学系课程总则》规定,外文系培养“博雅之士”。所谓“IW•雅”,又解释为“熟读西洋文学之名著”,“了解西洋文明之精祌”,汇通东西之精神思想而互为介绍传布。一方而规定学生必须选修“属于全体之研宄”的“各时代之文学史”,“以求一贯之博通”;另一方而“专治一国

4、之语言、文字及文学,而为局部之深造”。由于清华外语系在教学中将英国的戏剧教学和研宄作为重要的内容,以致后来培养出了像洪深、李健吾、曹禺、张骏祥、英若诚等这样的著名戏剧家。清华外文系还开拓了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宂的先河。吴宓的《中西诗之比较》,特别是他的《文学与人生》,在屮西文化的“相互阐释”方而有突破性贡献。他们所培养的学生如吴达元、赵萝蕤、季羡林、钱锺书、李赋宁成为中国比较文学之中坚,成为当代学术之大师。北外的王佐良、许国璋教授也都是吴宓的弟子。王佐良1935年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许

5、国璋先生也是清华毕业后留学英国。他们学成归国后都进入北外从事英语教学。这说明北外和屮国近代的外语教学传统,和屮国近代的学术传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北外有着自己的学术传承,这是北外的一份宝贵的学术遗产,但长期以来我们在讲北外的传统吋很少从学术上考察这个对北外有着至关意义的学术传统。王先生和许先生不仅是中国英语教学权威,同时也都是在文学研宂上造诣很深的大师。王先生所开创的新时期比较文学研宂,他的《论契合》至今仍是我们的必读之书。昨先生不仅是语言学家,也是中国较早的雪莱研宂专家。王先生曾说过:“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

6、学得更好。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而有一个人的精祌世界:但这两者乂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许先生曾说:“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学生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教会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同样,我们阿语系的纳忠先生在整个中国的阿拉伯文化研究领域是顶尖的大师,在俄语系,在法语系等都有这样一些在国内举足轻重的学者,但在校园里已经听不到他们的名字,学术的优良传统在断裂,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浅浮,功利的风气在校园

7、中弥漫。所以,我们应回到屮国的这种学术传统屮。蔡元培先生当年在《北京大学月刊》的“发刊词”中曾对单一学科的教育提出过批评。蔡先生说:“破学生专己守残之陋见。……治文学者,恒蔑视科学,而不知近世文学,全以科学为基础:治一国文学者,恒不肯兼涉它国,不知文学之进步,亦有资于比较;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治哲学者,以能读古书为足用,不耐烦于科学之实验,而不知哲学之基础不外科学,即最超然之玄学,亦不能与科学全无关系。”蔡先生的这个提法对今天的屮国

8、的外语类院校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冋归到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这种通识教育的人文主义传统是外语大学教育思想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化自觉是外语大学的文化根基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文化自觉”。我认为对一个外国语大学来说,这是一个具有根本性的概念。什么是文化自觉呢?费孝通先生说:“文化的生和死不同于生物的生和死,它有它自己的规律,它有它自己的基因,也就是它的种子……种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