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61065
大小:17.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中国古代教育史》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中国古代教育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教育史》读后感 如果说贯穿整个西方教学论的基本主题是“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间的争执,那么,贯穿整个中国教学论的基本主题“学”与“思”之间的争鸣,并由此引出“博学论”和“明心论”两条道路。这两条道路的基本分歧在于“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养浩然之气”与“礼”教、“行”与“知”的关系。 “明心论”来自孟子、陆九渊等人的“心之官则思”、“发明本心”的说法,由于
2、“心”被认为是主宰“思”和“情”的器官,所以“明心论”实质是“思维教学论”(明心论)兼“情感教学论”(心情论),是“以发展学生思维和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 “博学论”即孔子、荀子所谓“学”以及宋儒朱熹之“读书”(“读书”一词在先秦似乎很少使用,先秦诸子多以“学”代“读书”),通过“学”(“读书”)来增进人的知识,尤其是道德知识,为此需要不断地“学”,“学不可以已”,这是一种“以获得知识(主要是‘道德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教学”。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
3、、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中国教学的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的教学观念与教学制度。先秦的教学观念出现多种争论,后人称之为“百家争鸣”。先秦的“百家争鸣”大体上已经提出教学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在宋代新儒家那里再次成为思考和争论的主题。宋代虽然没有出现先秦稷下学宫式的“百家争鸣”,但宋代的“鹅湖之会”上所讨论的问题仍然显示了它的广度和深度,并对后来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一、孟荀之争 先秦的“百家争鸣”逐渐分化出“明心论”与“博学论”两个教学传统。前者重视“思”、“行”与“浩然之气”,后者重视“学”、“知”与“礼”教。 “明心论”以孟子的教学观为代表,“博学论”以荀子的教学观为代表。虽然孟子和荀子都尊孔子,都从孔子那里寻找知识与道德资源,但“孟子较注重孔子之‘德’,荀子则较注重于孔子之‘学’。”[1] 孔子原本是“学”、“思”并重的。孔子的教育名言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条教育名言一直为后人称道。但孔子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吾尝……”)来告戒后人:“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实际上使“思”在“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名言中落空。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人们往往记住了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殊不知孔子尚有“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另一种说法。荀子对孔子的这句话似乎心领神会,并将“吾
6、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进一步转换成简洁明了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的话使“思”的含量进一步减轻,“学”的含量进一步增加。《劝学》置于《荀子》的首篇,看来并非偶然。所谓“劝学”者,意在劝“学”而不在劝“思”。在《劝学》中,荀子提出一系列“为学”的忠告:[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在荀子看来,“学”(读书)能让人借助前人的文化与道德成果而提
7、升自己,少走弯路。“读书”之荀子,犹如英国人牛顿所谓“巨人的肩膀”。荀子讲“高地”、“风”、“马”、“舟”,牛顿讲“肩膀”。 如果说荀子选择了孔子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那么,孟子似乎更愿意接受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训示。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