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51615
大小:86.0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7
《培养综合认知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综合认知能力摘要:探讨大学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本身的创新要求。具体分析了大学生创新需求的综合认知能力。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objectivesofuniversitylearningaswellasthecreativespiritoflearningandanalyzesthecomprehensiveabilityofcognizancerequiredforinnovationsofcollegestudents.关键词:综合认知能力;创新;学习冃的Keywords:comprehen
2、sivecognitiveability;innovation;learninggoals屮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234-030引言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平台,它将年轻人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对未来社会有贡献的人才。火学也是新思想和新学术的研究中心,它引领新思想潮流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是传道授业的地方,大学的本科生学习,除了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知识技能为未来职业作准备,还要充分利用大学的环境和资源,获得良知,领悟如何运用知识来改变和服务于社会,而不是为了获取名誉和致富。1大学学习与今
3、后职业的关联性1.1大学生今后职业的分散性从全国范围来说是在欧美研究型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为例大学生主修专业与未来职业有比较紧密的关系。但专业和未来职业并没有那么强的相关性。下面是以对过去20年的毕业校友的主修专业与从事职业的统计[1]。主修生物专业的,有40%成为医生和16%成为教授;此外,11%从事非学术性研究,剩下的1/3从事的职业很分散。主修学经济学的,有24%从事银行和金融业,15%从事商业咨询,10%从事商业管理或销售;还有14%成为律师,7%在计算机行业,另外的30%从事的职业很分散。主修数学的,14%成为大学教授和7
4、%成为屮小学教师,20%从事软件开发与支持,10%从事银行和金融业,7%从事非学术性研究,剩下的从事的职业很分散。这种对职业的“选择性亲和力”,是指某个专业的学生或多或少会比其他人更有可能进入该行业。然而,通往未来职业,一条主路之外还有很多别的途径;没冇任何必然的路径,也没冇任何专业排除在外。1.2专职教育与通识教育中国高等教育仍然有前苏联高等教育的影子,大学实际上是一种国家机关,沿用计划经济模式来办教育。课程设置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国家己规划好学生应配备什么样的知识,不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意识。近年来,逐渐认识到髙等学校的这种
5、集权化、工具化倾向;高校的教育改革强调g主办学,按照各校自身的特点与潜力,开拓更大的自由创新发展空间。中国大学设置有宝塔化倾向,塔尖部分首先是北人和清华,其次是985大学、然后是211大学(近来改为“双一流大学”),还有一本、二本、三木大学之别。塔尖部分是实行“精英教育”的学校,相当于欧美的研究型大学,重视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素质,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大的发展潜能。而对于金字塔基层数量众多的大学,有一种倾向是努力向塔尖大学看齐,所有大学几乎同一办校模式。最近将一些“专升本”的大学改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6、培养应用技术人才适应今P职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和科技论文发表数量方而,我国己稳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在创新指数排名列世界第18位,原始创新能力和投入都还相对偏低,很多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够。我国现今更需耍高水平的、偏重应用科学技术的研宄型大学,这也是因为基础科学的应用,还取决于工、Ik发展水平;例如,法国人创立了热机理论卡诺循环,而是英国用它来显著改进蒸汽机的效率;我们运用“互联网+”来市视德国“工业4.0”时,更要注意到德国高水平的制造业基础。1.3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现代研宄型大学的理想原则是“教学自由”、“学术独
7、立”和“教学与研究的统一”[2],它的自身逻辑是排斥作为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的工具化。然而,大学教育是费用高昂的事业,通常需要国家经费或私人基金的投入。随着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并H益受到政府机构和外界组织的影响,十九世纪现代大学起始的洪堡模型,已有所变化,不再是“世俗”之外的理想象牙塔[3]。其中最负面的影响,就是外界对资金投入注重短期产出和效果,形成功利主义倾向;而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便随之淡化,并且出现学术道德沦丧的现象。现今中国教育改革推行高校自主办学,富有创造性的、自由发展的高校将给予社会更多回报,更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发
8、展。大学的教学研究屮,对于基础科学、应用科学、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认识在不断深入。有人评价“赛先生在中国还是客人”[4],“有些人对科学实质了解不够,希望中国不打好地基就建楼,急切要求将研究转化为应用”;并且引用十九世纪末美国物理学家罗兰带刺激性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