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51307
大小:6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现象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现象学分析郭成利(陕丙米脂718100)?摘要: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现象学教育学则要求我们必须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以一种接近问题的态度和方式,用直接的、交互的和生活的态度走近教育问题。立足我们只体的实践场景,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关键词:政治课堂;教育现象学;探究教育现象学大师范梅南说:“教育现象学就是想让我们摆脱理论和预设的概念,将我们的成见和已有的看法、观点先搁置起来,按胡塞尔的说法,就是将它们先括弧起来,悬置起来,让我们直接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并对他们做些有益的反思,从而形成一种对教育的具体情况的敏感性和果断性”。这种直接的真实的态度
2、对我们今天贯彻新理念、推动新课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时代意义。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和研宄偏重于静态的认识论的倾向,习惯于主流问题或沉溺于传统的哲学思辨,所构建的文木缺乏师生之间的对话功能,所追求的是适合于任何时间、情景的普适知识,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和实践,以致我们老师的教学和研宄方式缺少了对儿童、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有着丰富联系的教育真实性与实践场景的关注。现象学教育学认为:政治课教学须以“生活体验为教育的起始点,要关注师生的种种生活体验,并从中获取有益的反思,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智和对具体教育情境的敏感性。”“这是能看得见
3、、摸得着的”,在教学实践中反对将政治课的“教学活动理论化、抽象化”。这些观点与我们政治新课标倡导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不谋而合。我们高中政治新教材也一改老课木的那种以演绎方式编写课木知识的惯例,几乎每一课文都是以探宄活动的形式开篇或是导入(总井约429个探究活动并且设置了16个单元综合探究活动课),为高中政治教学促引学生“回归真实”提供了契机。所以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教材为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实现师生之间的多维行为,多维交流、多维思辨、多维结论。师生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体验、角色的理解。最后师
4、生一同比照多维结论与教材观点的差异。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最后的比照结论己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关键的是师生在演绎多维结论的过程中己经都具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实践驱动的科学,它要求我们的实际教育生活具冇“前理论”特征。要有先搁置理论和观点的勇气,根据鲜活的生活案例,利用自己对教育的具体情况的敏感性和果断性,去反思身边现实的或逝去的生活世界和体验。正如梅洛-庞蒂所说:“尽力以直截了当的语言来描述当吋的体验,而不作任何原因、解释和概括总结。”例如在笔者学校举行的一次政治高三档案考试过程中,一名女学生政治成绩只有58分,这意味着档案中的政治成绩将用红笔记载,于是她便在政治论
5、述题的答案中间补加了一个2分的知识点,上来要求我再看看。我看后未露声色地说:哎呀,漏点了,没有关系,有错就改,加3分,2分本来是你的,还有1分是对你的弥补。没有想到事后三天,此同学找到我作了令她自己痛快的坦白。此事的发生,无先期的理论铺垫,也没有情境预设,它是发生在教学动态系统中的偶然情境,此刻不容你多加思考,必须利用自己多年形成的特有教育机智、教育智慧及时作出判断,还要对这个学生在此吋此刻的心理体验奋着独特的关注和敏感。在这位学生三天的情感体验中,我们将诚信教育内容、朴素的人生道理于无形之中教给了学生,三天的体验和冋味证明,这样比任何政治说教更能使她刻骨铭心。这种师生真实的体
6、验,教师特奋的教育智慧,才是我们现在新课标下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课教学,在无形的体验中实现了教书和育人完美融合。所以现象学教育学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应该具奋自己特奋的教育机智或教育智慧。能在瞬间感知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合适的。但由于每位教师的生活情境不一样,故每位教师的教学体验冇其独特性,实际中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人或评价这种机智的效果,因为教育智慧的行动总是即刻的,在具体情境中偶发的、随机位变的。机智敏感的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具冇一种非常细腻的平衡感、标准感和规范感,并能很好地把握这种度和平衡感,他们往往即刻就知道此吋师生所处的情境、师生之间的距离。高中政治是一门德育性
7、很强的学科,德育教育是这门课程要贯彻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何在政治课课堂教育中把党的方针政策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确实是高中政治教学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一些“90后”,我们的有些教师好像显得信心不足,笔者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如讲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老师提出话题引来的是疑虑的眼神,着实让人困惑。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奋没奋进行深刻反思?如能否从肯定资产阶级取代封建阶级具有历史进步性的角度?封建阶级取代奴隶阶级的历史进步性角度?或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明?或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