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空间结构123

城市的空间结构123

ID:28136945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城市的空间结构123_第1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123_第2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123_第3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123_第4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123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的空间结构1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1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市区位分析•二、城市土地利用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四、中心地理论一、城市区位分析(一)城市与特点概念:1.人口达到一定规模,2.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3.—定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特点:1.人U和产业活动密集;2.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高;3.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二)区位与城市区位区位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包括两个内涵:(2)事物的地理位罝;②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城市区位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三)城市区位分析1、城市的

2、自然地理区位2、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3、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4、城市空间布局待点5、城市区位的选择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1)定义: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2)特点:相对稳定(3)城市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哪里城市多?主要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和节省建筑投资。1.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在何种地形上?2.山区的城市分布在哪里?3.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城镇分布有何特点。1.热带地区:分布在高原上巴西利亚2.山区:沿河谷地和低地太原、西安3.塔里木盆地:山前冲积扇和绿洲

3、阿克苏从空间分布来看世界哪里城市多?为什么?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城市多干旱、高寒、湿热地区,城市分布少。③.水源1.入海口:上海、广州2.起讫点:赣州3.河流汇合处:重庆、武汉4.过河点:南京2、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1)义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些经济事物包括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2)特点随着生产力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①..自然资源煤炭:大同石油:大庆、克拉玛依铁矿:鞍山、攀枝花镍矿:金昌②.交

4、通A.临港口或边境丹东、霍尔果斯、上海B.现代交通枢纽宝鸡、株洲、石家庄3、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定义是指城市与政治、宗教、军事、科技、旅游等事物之间的关系。政治文化地理区位i.占都:雅典、罗马、四安、洛阳2.新都: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3.军事:嘉崎关3.宗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5.科技:筑波、牛津、剑桥6.旅游:黄山、张家界海口市形成的自然地理区位有哪些?1、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气候温和湿润。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位于南渡江河口三角洲,水源充足。武汉:中国经济地理的“天元”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四海呼

5、应五方杂处六路齐观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省通衢十指连心武汉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地理区位:1、气候适宜。2、水源充足。3、地形平坦。4、土壤肥沃2、经济地理区位:1、水陆交通便利。2、省会所在地。3、科技雄厚。4、矿产丰富。5、农业基础好。(四)城镇空间布局特点1.人门密集地区城镇数量多,并在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会合处和入海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3.交通枢纽出也会形成较大的城市。4.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商品集散地和边境UI岸,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五)城市的区位选

6、择(具体选址)1.城市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频繁的地区2.港口和码头应建在河流凹岸处3.城市建设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4.就地形因素而言,平原最有利,丘陵网难多2.1城市空间结构[教学0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A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2.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3.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4.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2.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屮,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

7、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3.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屮,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提岛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教学重点]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3.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4.丫解屮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

8、规模的关系,理解屮心地理论。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使学生学会分析城市分区及其土地利用情况的方法2.利用个案分析,归纳城市功能分区划分依据和研究过程。3.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中心地”理论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确城市区位选择、城市功能分区的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