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doc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doc

ID:28120545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doc_第1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doc_第2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doc_第3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doc_第4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1.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媒介。在世界的任何一个有中国人的角落,龙都是中国人之间最亲切的身份认同。而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2.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D.中华传统文化

2、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短信弹指间

3、,沟通零距离”。如今,每天有无数信息在“漫天飞舞”。手机短信被称之为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四大媒体之外的“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回答5-6题。5.从1998年手机短信业务在中国大陆开通以来,手机短信就以其______等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①言简意赅,内容丰富②便捷、经济、及时③融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于一体④无处不在,无所不能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近几年“两会”期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启动了手机用户的“两会”服务,对每一位用户发送“两会”讯息。同时,接受手机用户的“两会”热议、“两会”

4、留言。这被称为“手机短信提案”。将手机短信运用到人大和政协“两会”,这意味着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大众传媒()A.已经尽善尽美            B.能够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传媒C.即将取代一切旧的传媒    D.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政治生活中7.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产生与当初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其产生与当初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表明()A.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8.“小康社会”

5、是在活用传统思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既包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融汇了丰富的时代色彩。党提出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A.对我国传统社会理想的回归                 B.对我国传统思想的摒弃C.对我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对西方人文思想的借鉴2009年6月28日,是我国申报的“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周年。回答9—10题。9.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珠类型,被专家誉为“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我国对开平碉楼进行有效

6、保护,这是对的继承。()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10.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在明代后期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存在于现实中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③传统文化都是过时的、落后的文化④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的精粹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1.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  B.传统文化对社会

7、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1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13.《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

8、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