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18669
大小:220.50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8-12-08
《《文言津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言津逮》作者:张中行序1984年版吕叔湘我跟中行同志认识三十年了,可是因为住处离得远,一年难得见上几次。我知道他的笔是闲不住的,可是不知道他在写些什么。大约半年前吧,我在《语文教学》上看见他写的一篇《文言的用典》,写得深入浅出,令人叹服。我想,这不会是孤立的一篇,不知道还有些什么姊妹篇。果然,有一天,他挟着一包稿子找我来了。他说:“这里边是讲怎样学习文言的文章,一共十篇,外加一篇附录讲工具书,你给看看,提提意见。还有,我打算把它们印成一本小书,还没个书名,你也给想想。”他把稿本留下,我翻开来看看,讲用典故那篇赫然在内。另外九篇也都
2、是同样深入浅出,引人入深。从古今文字的异形、异义、异用,讲到反映在文字上的古今风俗习惯的差别,又讲到由于传钞、版刻的不同而产生的疑难,如此等等。总之是以过来人的资格,把学习文言所可能遇到的困难,给读者一一指明,并且告诉他怎样去克服。正如一个有经验的障碍赛跑运动员指点后来者怎样通过那花样繁多的重重障碍。过了半个多月,中行同志来取回稿子,问我怎么样。我说:“这是一本异常有用的书,你就放心拿去出版吧。”他说:“你还没给取名字呢。”我说:“这本书的目的是要把读者引进文言世界,何不就叫做《文言世界漫游记》?如果你嫌这个名字太时髦,喜欢古雅点儿,
3、那就不妨叫做《文言津逮》。”他说:“好!就《文言津逮》。”于是他很高兴,我也很高兴。是为序。 1982年6月29日写在前面的几句话近几年来做文言文的选注工作,因为职务所近,常常遇见与学文言有关的一些问题。要不要人人学文言是个大问题,大概要在比较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解决。假定已经决定学,像现在中学课程规定的那样,于是许多人就不得不接触文言作品,或者给别人讲,或者自己读。目的是一个,学会,或说是拿起不过于古奥的文言读物,凭借注解或不凭借注解,能够理解其意义。为了达到此目的而讲而读,会遇见一些困难,需要具备一些对付困
4、难的常识。这类常识,有的可以在词句的讲读中零碎学到,有的可以在介绍古汉语知识的书里比较系统地学到。还有一些,性质比较一般,甚至比较初步,讲读文言时会遇见,而介绍古汉语知识的书却不讲或不着重讲,我个人想,谈谈这方面的常识,对于语文教师和初学文言的人也许有些好处。因为有这种想法,于是写了这本小书。所谈的几个方面原于自己的感触,既不全面,又不深入,更难免偏颇和错误,恳切希望读者多多指教。吕叔湘先生于百忙中通读原稿,提出不少珍贵的意见,并为取书名,写序文;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为题封面书名:谨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著者
5、1982年7月一 文义之间这本小书谈的是讲文言或学文言时会碰到的一些问题。谈问题之前,先说说什么是文言。这要从古汉语说起。顾名思义,古汉语是古人用为交际工具的汉语。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古”指什么时代,二是“语”指哪一种话。先说前一个问题,古,从有文献可考算起,即使截止到隋唐,也超过两千年。年代久,任何事物都要变,语言当然也不能例外。孔子说的话如果如实地传下来,恐怕以继道统自任的韩愈也未必能懂,那么究竟以孔子之言为准呢,还是以韩愈之言为准呢?再说第二个问题,从甲骨文起,可考的文献确实不少,可是这些文献与口语有无距离,距离多远,也很难确
6、切知道。古,摸不清;语,也摸不清。怎么办?可行的办法是取其大同而舍其小异。幸而我们的古汉语确是有大同,即所谓“文言”,古代大致以秦汉为准,有个相当明朗的规格,后代,不管是强调仿古的唐宋八大家和明前后七子,还是强调创新的明公安派,都亦步亦趋地照着规格作,这样,文言高踞其位,堂上一呼,堂下百诺,就形成相当协调的一统。这个一统,与其说是古汉语,还不如称之为“文言”更确切。自然,文言的大同之中也难免小异,如过于古奥的词句,见于甲骨文、金文以至《尚书》中的那些,看来有些离奇,或者另一端,如六朝的译(佛)经体,有外道气,小说,有俚俗气,可以存而不
7、论。文言和现代汉语有传承关系。这种关系很微妙,你说是截然两种吗?不对;你说不是两种吗?也不对。勉强说,是藕断丝连,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显示易学的一面,就是说,可以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同中有异显示难学的一面,就是说,望文生义,常常会误解。我们读文言作品,看,是由字形而领悟意义;念出来,是由声音或兼由声音领悟意义。这里专就看说,是字形和意义之间有某种约定的关系,熟悉这个约定的关系,自然可以望文而生义。可是,字形和意义的约定关系,文言和现代汉语不尽相同,甚至常常不同,因而不熟悉文言的人就很容易把现代汉语的约定关系移用于文言,于是就错
8、了,至少是似是而非。因此,文言的讲读,想要做到理解正确,就必须注意文言的文义之间的某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情况。文言的文义之间,必须注意的是与现代汉语不同,因而容易误解的情况;像以下两种情况,由于不容易出错,我们就可以看作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