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15979
大小:543.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2-08
《窥探日本制造技术创新史的兴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窥探日本制造技术创新史的兴衰窥探日本制造技术创新史的兴衰窥探日本制造技术创新史的兴衰窥探日本制造技术创新史的兴衰 中美贸易战这颗“子弹”,已经飞了好一会儿。 随着一波三折的剧情日益推进,人们的信息对称度也在不断提高。不少人对贸易战的认识已经从最开始的美中贸易逆差、遏制中国崛起的层面深入到美国自身的困境。 比如,当前美国制造业的衰落。 尽管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凭借着对高精尖技术与知识产权的牢牢把控,美国仍无可争议地处于头部位置,可当大量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海外时,美国本土的就业
2、与民生也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的情景即便再美好,也无法掩盖美国老百姓对制造业回归的翘首期盼。基于此,如果再将特朗普“重振制造业”的承诺、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制裁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元素串联起来,你自然会对贸易战的领悟更进一步。 跳出贸易战的范围,倘若只聚焦制造业,我们会发现:不仅美国,日本也正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二战结束后,日本制造业从战争废墟中快速恢复并崛起。而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制造”长期凭借其优越的产品性能和可靠的产
3、品质量享誉全球,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狂热追捧,说到“MadeinJapan等同于质量担当”,几乎不会有太多人反对。 吴晓波在《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文中,生动地描绘道: 然而近年来,日本制造业却如同中了邪一般事故频发。从造假丑闻到经营败退,无不彰显着曾经高高位居神坛上的日本制造现今光环渐褪的窘境。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唏嘘与感慨。 那么,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日本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文将对日本制造业的兴衰历程做一个详细的回顾与反思。在眼下的特殊时期,相信这个与中国一水相隔的国家
4、所经历的种种,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示。 一、日本制造是一部技术创新史 一直以来,日本制造业都以先进可靠的科学技术与孜孜不倦的创新精神著称。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从技术创新的视角来解读日本制造的崛起之路。 笔者将日本的技术创新变迁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山寨”历程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不仅经济萧条,制造业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数据显示,1946年日本制造业生产能力不到战前最高水平(1934~1936年平均水准)的40%,工业设备的30%~60%遭到破坏;同时
5、,主要制造业产品的产量锐减,几乎都降至战前巅峰时期的50%以下,如1945年的纺织工业为战前最高水平的33%,硫磺生产能力是42%,造纸能力是46%,钢铁量为15%,石油和石油制品的库存仅有1941年的10%…… 日本经济学家有泽广已在其著作《日本产业百年史》中,用“简直是人造沙漠”的措辞来形容日本战后的经济,“一面是已经毫无价值大量的战争用生产设备残骸,歪歪斜斜;另一面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民众,东逃西窜。” 为了尽快冲出经济困境,日本决心以美国为榜样,充分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来引进吸收美国制造业
6、的先进技术与创意;具体到产品上,无论是电脑、日常消费品还是汽车、通信等领域,均步步紧随,无不例外。直接的结果便是日本境内开始涌现出大量的“山寨”商品,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 彼时若是提起“MadeinJapan”,相信人们第一反应肯定是“假冒伪劣”,这从商品的画风便可窥探一斑: 不过,这种简单粗暴的copy并未持续很久。在陷入“山寨”的黑历史后,日本人开始逐渐转变思维,他们不仅从书本上吸取知识,还买来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拆解,对每个部件进行彻底的研究,进而吸收其设计思想。不仅如此
7、,日本技术人员还把制造产品的机械装置作为研究对象加以攻关。 这种模式被日本人冠以一个很有“工业党”既视感的名字——“逆向工程”。 在“逆向工程”的影响下,日本告别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高成本、低效率的生产模式,通过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来积极谋求重化工领域的设施更新,而电力、钢铁和海运领域的高级技术模仿亦成为当时的发展主流。如此一来,日本实现了从大规模生产、自动化技术引进、机械自动化到高技术、大规模生产体系全面建立的逐步跨越,并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这也为其下一阶段的技术创新模式变革打下了坚实的基
8、础。 (2)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立国”战略 进入80年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贸易摩擦让日本当局意识到,单纯依靠“技术引进”的模式不能促进日本经济的持久发展,必须培育自身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居于不败地位。 于是,日本政府基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重新对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并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战略口号,其标志是1980年日本通产省发布了《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展望》文件。同年10月,日本科学技术厅公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