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15698
大小:18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科坛新星曹原与少年班辉煌40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坛新星曹原与少年班辉煌40年 2018年3月5日《自然》以背靠背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了重大研究成果,甚至来不及排版,文章还配以第三篇文章作为评述前述成果。3月6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第一作者均为中国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曹原。 科坛新星曹原与少年班辉煌40年 2018年3月5日《自然》以背靠背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了重大研究成果,甚至来不及排版,文章还配以第三篇文章作为评述前述成果。3月6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第一作者均为中国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曹原。 科坛新星曹原与少年班辉煌40年 2018年3月5日《自
2、然》以背靠背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了重大研究成果,甚至来不及排版,文章还配以第三篇文章作为评述前述成果。3月6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第一作者均为中国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曹原。 曹原照片 曹原,1996年出生,籍贯四川成都。2010年,14岁的曹原从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考入蜚声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从中学时代起,曹原即受益于“超常教育”。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曹原2007年到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读书,该校主管超常教育的副校长为朱源。后者曾任教中国科大少年班20多年。曹原用了三年的时间读完小学六年级、
3、初中和高中的课程。高考总分为理科669分。 天才代出的中国科大竞争激烈,少年班面对的是一大批杀手名捕。但是曹原却如鱼得水。曹原在《计算物理》课遇到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丁泽军教授(江湖上人称丁老怪)。丁老怪向新创校友基金会回忆曹原时介绍“很聪明的家伙!本科时计算物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成果发了一篇文章,J.Mag.Mag.Mater.355(2014)93-99.没花多少时间,也就是一个寒假就做完了”。当记者调侃“真的是怪物啊!”本人也被认为是老怪的丁泽军教授肯定“是的,我非常惊奇,之后每年计算物理课绪论时,我都要提到这些以往的神人。”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教授
4、曾长淦也证实“这是在我实验室混过的娃”。曾长淦回忆“(本科)在我们实验室还发了一篇PRB理论文章呢。当时就觉得他太厉害了”。曾教授接受新创基金会采访回忆起曹原:“我实验室出了很多位郭沫若奖,但曹原在其中还是显得卓尔不群,非常特别。我们的研究以实验为主,但曹原发的却是理论文章。虽然在实验选题、方向与写作上我可给他指导,但在技术细节上无法手把手教他。曹原是如此的令人放心:只要把题目交给他就行,他一定能做出来!聪明人很多,曹原却还主动。计算遇到困难,他永远会想尝试其他的软件方法。曹原爱好广泛,也喜欢计算机,什么都能捣腾,朋友圈经常发天文观测的照片。才气过人的天
5、才往往持才傲物,但曹原却非常低调沉稳,情商很高。他在我们实验室时就很受欢迎。去年他曾回科大访问,提到了研究的进展。看到成果发表。我很高兴!” 曹原的天文摄影作品 一位与曹原熟悉的少年班毕业生说:我们都觉得他可能成为下一个庄小威,这一点都不过分。他实在是太强了,以前在科大就是传说级的人物。 曹原在石墨烯等前沿领域的成果,很难说完全源自母校中国科大的培育。但中国科大确实为他创造了一切条件:2012年,曹原被中国科大作为密歇根大学首批交流生派出;2013年,中国科大教务处与新创基金会联合发起“顶尖海外交流奖学金”。曹原又被作为首批学生派出。 曹
6、原近照(来自其MIT主页) 2012年,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发起“再战上马,捐赠海外交流”计划。曹原为该计划写了一篇短文《曹原:安娜堡的回忆》,回忆了在美国的交流学习生活,希望中国科大校友能捐赠支持“海外交流”计划,“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学弟学妹能有这种宝贵的机会。”曹原的成果或许能让“海外交流”的捐赠校友们感到欣慰。 曹原荣获郭沫若奖学金时的照片(右二) 2014年,曹原荣获中国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该奖由新创校友基金会资助。 2014年5月17日、18日,曹原代表中国科大严济慈实验班学生参加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国家“基础学
7、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学生学术交流会。 曹原等中国科大第33届郭沫若奖得主与时任校长侯建国院士合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立于1978年3月8日,直至今日,已经走过了40年的开拓进取路程。眼前的研究发现或许就是曹原与权威学术期刊《自然》赠给中国科大少年班40周年的厚礼! 1975年5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回国访问,看到当时中国的境况,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科技人才严重断档,“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问题,便通过周总理向毛主席建议:“可参照招收和培训芭蕾舞演员的办法,从全国选拔很少数,
8、约十三四岁左右的、有培养条件的少年,到大学去培训”,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