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案(中图版必修1).doc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案(中图版必修1).doc

ID:28108638

大小:64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案(中图版必修1).doc_第1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案(中图版必修1).doc_第2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案(中图版必修1).doc_第3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案(中图版必修1).doc_第4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案(中图版必修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案(中图版必修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学案【考纲及课标要求】考纲:①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③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标:①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②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③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剖析】【知识要点梳理】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1.含义:陆地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组成。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2.表现:陆地环境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

2、他要素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导致环境整体的变化。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1.自然带:陆地自然带是指陆地不同地区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植被、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2.不同空间范围的地域差异性表现及其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原因: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这种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基础,加上水分条件的影响。(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表现: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原因:以水分条件为基础,加之热量条件的影响。

3、(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表现: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出现了自然景观的依次变化。原因: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4)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理解要点诠释】考点一:结合实例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其次,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

4、环境状态的改变。如图所示: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考点二:结合实例分析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成因分布规律分布实例地带性规律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以热量为基础划分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伸展,沿纬度变化方向的南北更替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非洲沿东经20°经线,南北方向自然带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基础上,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大致沿经线(南北)方向伸展,沿经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更替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荒

5、漠垂直地域分异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各自然带大致沿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水平)伸展,沿垂直方向更替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非地带性分布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自然带的分布不呈带状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显著的地区南半球没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沙漠中的绿洲考点三: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带的垂直差异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与水平地带中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相似。1.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山体所在纬度和山体的相对高度大小有关。山体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2.山体的基带与山体所处的自然带相同。

6、3.相同自然带阳坡分布的高度高于阴坡。4.迎风坡山体的雪线下界要低于背风坡。难点一: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大部分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名称都以其植被的名称命名。一种自然带——两种气候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种气候类型——两种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难点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由地形、地质构造、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造成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差异,叫非地带性。其表现为:1.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由于南纬56°—65°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2.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

7、自然带。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处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成为温带荒漠带。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4.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如荒漠带中呈斑块状分布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