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学报》徵稿简则.doc

《国文学报》徵稿简则.doc

ID:28106331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国文学报》徵稿简则.doc_第1页
《国文学报》徵稿简则.doc_第2页
《国文学报》徵稿简则.doc_第3页
《国文学报》徵稿简则.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国文学报》徵稿简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國文學報》徵稿簡則民國107年5月9日修訂一、本學報為純學術性刊物。本學報徵稿對象為海內外學界人士。二、來稿須未經發表或出版者(學位論文、網路文章及已結集之研討會會後論文集視同已發表)。每篇字數以三萬字為限(含徵引文獻、註腳及章節附註),唯特約稿不在此限。三、一稿兩投者,日後本學報不再刊載其作品。四、來稿文以中、英文為限,為便刊印,請以電腦打字,並用「word」文書處理系統,來稿請標明中英文篇名、投稿者之中英文姓名、三百字以內之中英文提要,及十個以內中英文關鍵詞,並請務必按本刊「撰稿格式」寫作,以利作業。「撰稿格式」詳另附。五、來稿須送經兩位專家匿名審查、通過後,

2、始予刊載,採用與否,均以書函通知,請自留底稿,來稿不予退還。本編審委員會有權決定該期最後登刊之篇數。六、凡經刊載之論文,一律致贈作者當期學報二冊,不另致稿酬。七、本學報不負責來稿內容之著作權問題(如圖、表及長引文等),請作者先行取得著作權持有者之同意;來稿請勿發生侵害第三人權利之情事,如有抄襲、重製或侵害等情形發生時,概由作者負擔法律責任,與本學報無關。八、著作人投稿於本學報經收錄後,同意授權本學報得再授權本系及校方或其他資料庫業者,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並得為符合網站服務之需求,酌作格式之修改。九、本學報為半年刊,每年一月三十

3、一日及七月三十一日截稿(郵戳為憑),六月及十二月出刊。十、本學報分為經史、哲學、文學、語言文字、國文教學、跨領域等類別,來稿請自行註明。十一、來稿請填妥個人基本資料表(個人資料表格式請自本系網頁下載:http://ch.ntnu.edu.tw/BOC/notice/super-pages.php?ID=notice1),並務請來電確認。十二、來稿可以e-mail寄交,如擔心格式問題,請另以紙本郵寄至臺北市大安區(106)和平東路一段一六二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學報》編審委員會蔡助教收電話:(02)77341603e-mail:t21031@ntnu.edu

4、.tw《國文學報》撰稿格式民國107年2月修訂本學報採用電腦排版,為便利編輯作業,謹訂下列撰稿格式(為期全書體例統一,編者得視需要略作調整):壹、中文部分一、各章節使用符號,依一、(一)、1.、(1)……等順序表示。二、請用新式標點,惟書名號改用《》,篇名號改用〈〉。在行文中,書名和篇名連用時,省略篇名號,如《莊子‧天下篇》。除破折號、刪節號各佔兩格外,其餘標點符號各佔一格。三、 獨立引文,每行低三格。四、 註腳採隨頁註,標識號碼請用阿拉伯數字,如1、2、3……,置於標點符號之後。 ★注釋之體例,請依下列格式撰寫:(一)引用專書:王夢鷗:《禮記校證》(臺北:藝文印書

5、館,1976年),頁102。(二)引用論文:1.期刊論文:王叔岷:〈論校詩之難〉,《臺大中文學報》第3期(1979年12月),頁1-5。陳長文:〈崇禎十三年賜特用出身科科年考實──兼談明代進士題名碑的立石問題〉,《文獻》2005年第3期(2005年7月),頁168-175。2.論文集論文: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6年),頁121-156。3.學位論文:吳宏一:《清代詩學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3年),頁20。(三)引用古籍:1.古籍原刻本: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南宋鄂州覆北宋刊龍爪

6、本,南宋),卷2,頁2上。2.古籍影印本:明‧郝敬:《尚書辨解》(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百部叢書集成》影印《湖北叢書》本),卷3, 頁2上。(四)引用報紙:黃仁宇:〈大歷史帶來的小問題〉(上),《聯合報》第37版(聯合副刊)(1994年1月10日)。(五)再次徵引:1.再次徵引的註,不需註明出版項,只需加註頁碼,可用下列方式表示:王夢鷗:《禮記校證》,頁102。王叔岷:〈論校詩之難〉,頁1-5。2.多次徵引的註:如論文中多次徵引同一本書之材料,可不必加註,而於正文之引文下改用括號註明卷數、篇章名或章節等。(六)徵引資料來自網頁者,需加註網址及檢索日期。《在

7、線漢語字典》http://xh.5156edu.com/html3/7398.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08.30)五、 文後請列徵引文獻,分「古籍」和「近人論著」兩部分。「古籍」部分依朝代及姓氏筆劃排序;「近人論著」則依作者姓氏筆劃或英文字母排序,同一作者有兩本(篇)以上著作時,則依著作出版先後排列。★徵引文獻之體例,請依注釋之體例撰寫,但引用「專書」及「古籍」時,不必再加頁碼。貳、外文部分      若為英文,書名請用斜體,篇名正體並請用“”。日文翻譯成中文,行文時亦請一併改用中文新式標點。★注釋及徵引文獻之體例,請依下列格式撰寫,但徵引文獻引用「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