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质疑.doc

《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质疑.doc

ID:28105984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质疑.doc_第1页
《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质疑.doc_第2页
《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质疑.doc_第3页
《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质疑.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质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质疑(首发)陆建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杨树达先生对于春秋学研究十分深博,主要著作有《春秋大义述》,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了该著。此书内容甚符其名,杨树达先生在该著中绝少提及考证,而于大义阐发甚详。国难之际,如此雄文巨著,令人想见先生风采。书中仅有的几个考证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其中之一杨树达先生于1942年又写下小文《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收入《积微居小学述林》。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系列中《余嘉锡杨树达卷》选收了这篇文章,显然,编者认为这篇文章很有价值。一起被选收的关于《公羊传》的文章还有《公羊传诺已解》。两篇文章给笔者的感觉绝然不同。《公羊传诺

2、已解》具有令人叹服的说服力,所列证据充足有力,经过重新解释后的《公羊传》原文读起来文句通畅而曲折生动。但是《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却总是让人感到有点疑惑。由于这篇文章给笔者的疑惑实在太多,需要全文录下,以便一一商榷。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九四二年三月十二日成公二年《春秋》曰:“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公羊传》曰:“君不使乎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何?佚获也。”何《注》云:“据高子来盟,鲁无君,不称使,不从王者大夫称使者,实晋郤克为主,《经》先晋,《传》举郤克,是也。”按何意谓《传》所释使字乃《经文》齐侯使国佐之使,故以闵公二年齐高子来盟不称使之例相较以解本

3、文,殊为巨谬。果如其说,齐候,君也,国佐,臣也,君之使臣,自其分尔,《传》何得云君不使乎大夫乎?又果如其说,齐侯使国佐,与逢丑父之佚齐侯了不相涉.而《传》乃以佚获答使乎大夫之问,岂非答问不相应乎?缘劭公误解,故其注说缴绕不通,不可究诘,清儒说经者亦不能是正,殊可惜也!愚谓君指齐顷公言,大夫谓逢丑父也。丑父使顷公取饮,及操饮而至,曰:革取清者,是顷公一再为逢丑父所使,所谓君使乎大夫也。使谓为人所使,非使人也。僖公十四年《春秋》曰:“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公羊传》曰:“鄫子曷为使乎季姬来朝?内辞也。”经文为季姬使鄫子,而传文则言鄫子使乎季姬,此传文使乎某为见使之义之确证也

4、。传文若曰:“君无见使于大夫之理,而此行则齐顷公见使于逢丑父,何也?以顷公见获,丑父欲使公佚去也。”传文本自明白,而二千年来读者不明其义者,以不知使为见使之义故也。余前年治《春秋》,即明此义。未暇记也,今日乘暇,聊复记之。《余嘉锡杨树达卷》P783。首先让人疑惑的是,公羊传的传文都是为解释经文而设的,而按照杨先生的解释,“传文本自明白”似乎是没有问题了,但是此段传文就不再是解释经文的了,而成了独立的一段记述。这在《左传》还可以接受,但对《公羊传》而言总是让人感到别扭。跟随这种别扭的感觉,我们发现杨先生的解释恰恰是完全不顾《公羊传》经传关系一般规律的结果。“按何意谓《传》所释使字乃

5、《经文》齐侯使国佐之使,故以闵公二年齐高子来盟不称使之例相较以解本文,殊为巨谬。”何休的解释正是因为要符合经传的一般关系而错了。进一步的考察我们发现,关键的问题就出在对“使”的解释上。这里的问题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第一,杨树达先生把何休注中所提到的传文所涉及的三方关系误解为两方关系。正如杨先生所言,“何意谓《传》所释使字乃《经文》齐侯使国佐之使”,但是杨先生没有注意到何休注强调了齐侯、国佐之后的第三方——晋国大夫郤克。第二,由于这一层误解,杨先生进而误解了何休注的重点所在,何休注的重点是在传文“君不使乎大夫”中君与非己方大夫的关系上,在这里也就是齐侯与晋国大夫郤克等的关系,而杨先

6、生则由于上述先入之见而只能纠缠在君与己方大夫的关系上,在这里也就是齐侯与国佐或逢丑父的关系上。第三,杨先生进而觉得如果按照何休注把“使”解释为“齐侯使国佐之使”,那么传文就没有发疑的必要了。因为在杨先生的两方关系的视野之下,如此一来,传文“君行使乎大夫”的意思就是齐侯使己方大夫国佐,君指齐侯,大夫指国佐,这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据此,杨先生认定,传文既然发疑,那么将“使”解释为齐侯使国佐是错的。第四,为了解释清楚传文中的发疑及其以下内容的关系,杨先生就脱离了经文,只从传文出发,认为君是指齐侯,大夫是指逢丑父。这样,“使”就被解释成齐侯被逢丑父所使,这与传文的情节是相符的,而臣使君

7、又确实是一件异乎寻常、不合礼法的事,传文的发疑也就因而变得自然而然了。在两方关系的视野下,也只有这样才似乎解释得通。第五,杨先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又引用了僖公十四年《公羊传》的传文“鄫子曷为使乎季姬来朝”来说明“使乎某为见使之义”。至此,杨先生给出了他的定论:传文若曰:“君无见使于大夫之理,而此行则齐顷公见使于逢丑父,何也?以顷公见获,丑父欲使公佚去也。”传文本自明白,而二千年来读者不明其义者,以不知使为见使之义故也。着重号为本文作者所加。实际上,“何意谓《传》所释使字乃《经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