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04278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读出问题”的剖析及其引导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出问题”的心理剖析及其引导策略洪泽县实验小学李建成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主读教材,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形成新的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说,“读出问题”是起点,也是关键。目前语文界许多有识之士正在探究让学生“读出问题”的方法,其中,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时空、建立平等关系等从教师行为入手的措施已取得一些成果,并见诸报刊。笔者从学生心理机制入手进行了探究,在此谈些粗浅的认识。一、“读出问题”的心理机制1、从认知理论角度看到目前为此,认知心理学家对“问题”还未做出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问题解决中
2、的“问题”是指学习者想做某事,但又不能凭借现有知识就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问题”是学习者处于一定情境时,个体对当前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因此需要个体将已有的概念和规则经过重新组织并组成新的高级规则以解决。简言之,问题即“难题”。①“读出问题”就是读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产生的“疑问”。(1)已知不能解决新知假如人头脑中的已知和文本中的“知识”都是常数,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文本知识文本知识文本知识文本知识头脑已知头脑已知头脑已知头脑已知图a图b图c图d图a表明文本中的知识都包涵在头脑中,也就是文本中的
3、知识读者未读都已掌握;图b表明文本中的知识和头脑中已知有交叉重合的内容,重合部分表示文本中那些知识读者已经领会,其余内容表示读者暂时还未掌握;图c表明文本中的知识和头脑中已知有连接点;图d表明文本中的知识和头脑中已知毫无联系。处于图a这种情况,不会“读出问题”;处于图b、c、d这三种情况,如果读者不能通过迁移等方法用头脑中已知同化出文本中的未知时,就产生了“问题”。(2)已知和新知产生矛盾阅读过程实质是读者把文本中的信息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重新编码,一面整理信息,建立起有条理、有逻辑的联系,一面融合信息,将新知成为已知的一部
4、分。在阅读中,读者经过比较、分类、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等思维操作,将文本中与原有认知结构相同的、相应的、相似的外源信息吸收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实现旧知对新知的同化。同时,读者还会发现与原有认知结构相异的、相反的、相悖的外源信息。此时,已知和新知这种暂时未调和的矛盾,就构成“问题”。(3)对新知感知不一致文本中,作者有时或因为感受的差异,或因为立足点不同,或因为防止重复,或因为自己失误,描述同一事物会出现前后表述不一致的现象。读者在阅读时,有时因为自己的认知水平有限,也会对文本中一些描述产生前后不一致的看法。读者看出的
5、文本中的这些“破绽”或读者自己的前后不一致的“认识”,就是“问题”。 2、从图式理论角度看 图式理论认为,所有的知识都组成一定的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包括在这种单元之中的东西,除了知识本身之外,还有关于这些知识如何被运用的信息。②“问题”是指学习者不能运用合适的图式对新信息进行表征。“读出问题”就是指读者阅读文本时,不能用已有的、合适的图式进行协调活动,将文本信息接纳到图式中。(1)读者没有形成合适的图式研究表明:图式的中心作用在于建造对于一个事件,一个客体或者一种情况的解释。换一句话说,图式的作用可以用来说明人的理解过程。
6、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理解必须要建立在图式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关于所要理解文本的足够知识,不能在许多图式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图式给予文本以某种解释,就出现了“问题”。(2)作者没有提供足够的线索研究表明:人有许许多多的图式。人在感知系统中接受信息,所需要的乃是适合于当时情景的图式,并且要使这个图式活动起来。④读者阅读文本,有时已具有合适的图式,但是作者在文本中并没有能够提供足够的线索,没有能够足够清楚地表达出他的思想,因而不能使所具有的合适的图式活动起来,就出现了“问题”。(3)读者没有理解作者的意图读者对文本有了一致的解释,但不
7、是作者所意图的那种解释;这就是说,读者“理解”了文本,但却错误地理解了作者,就出现了“问题”。从上所述,无论是认知理论中的读者原有认知结构,还是图式理论中的读者已有图式,都是指读者的原有知识水平,在阅读前都是稳定的。二、“读出问题”的引导策略1.让读者探究阅读目标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就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⑤简言之,问题即“距离”。“读出问题”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己产生的阅读目标和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距离”。因此,让读者自己探究出阅读目标,实际上就是自己读出问题。(1)整体感知中初步定向
8、阅读目标是阅读的期望值。常规性的目标旨在学习和欣赏的阅读,通过阅读文本,感知篇章,辨清体式,领会意旨,进入情境,唤起读者和作者的思想共识和感情共鸣,实现阅读目标和写作目标一致。创造性的目标旨在研究和评价阅读,通过阅读文本,批评匡正,扩充认识,出现了“作者以为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