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doc

深入解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doc

ID:28102705

大小:25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8

深入解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doc_第1页
深入解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doc_第2页
深入解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doc_第3页
深入解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doc_第4页
深入解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入解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深入解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  人工智能的发展曾经经历过几次起起伏伏,近来在深度学习技术的推动下又迎来了一波新的前所未有的高潮。近日,IBM官网发表了一篇概述文章,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梳理,同时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感知器、聚类算法、基于规则的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人类对如何创造智能机器的思考从来没有中断过。期间,人工智能的发展起起伏伏,有成功,也有失败,以及其中暗藏的潜力。今天,有太多的新闻报道是关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问题,从癌症检查预测到图像理解、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正在赋能并改变着这个世界。  现代人工智能的

2、历史具备成为一部伟大戏剧的所有元素。在最开始的1950年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紧紧围绕着思考机器和焦点人物比如艾伦·图灵、冯·诺伊曼,迎来了其第一次春天。经过数十年的繁荣与衰败,以及难以置信的高期望,人工智能及其先驱们再次携手来到一个新境界。现在,人工智能正展现着其真正的潜力,深度学习、认知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且不乏应用指向。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及其子领域的一些重要方面。下面就先从人工智能发展的时间线开始,并逐个剖析其中的所有元素。  现代人工智能的时间线  1950年代初期,人工智能聚焦在所谓的强人工智能,希望机器可以像人一样完成任何智力任务。强人工智能的发展止步不前,导

3、致了弱人工智能的出现,即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更窄领域的问题。1980年代之前,人工智能的研究一直被这两种范式分割着,两营相对。但是,1980年左右,机器学习开始成为主流,它的目的是让计算机具备学习和构建模型的能力,从而它们可在特定领域做出预测等行为。    图1:现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时间线  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度学习在2000年左右应运而生。计算机科学家在多层神经网络之中使用了新的拓扑学和学习方法。最终,神经网络的进化成功解决了多个领域的棘手问题。  在过去的十年中,认知计算(Cognitivecomputing)也出现了,其目标是打造可以学习并与人类自然

4、交互的系统。通过成功地击败Jeopardy游戏的世界级选手,IBMWatson证明了认知计算的价值。  在本文中,我将逐一探索上述的所有领域,并对一些关键算法作出解释。  基础性人工智能  1950年之前的研究提出了大脑是由电脉冲网络组成的想法,正是脉冲之间的交互产生了人类思想与意识。艾伦·图灵表明一切计算皆是数字,那么,打造一台能够模拟人脑的机器也就并非遥不可及。  上文说过,早期的研究很多是强人工智能,但是也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被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沿用至今。    图2:1950-1980年间人工智能方法的时间线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  人工智能中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强力搜

5、索(brute-forcesearch)得到解决。然而,考虑到中等问题的搜索空间,基本搜索很快就受影响。人工智能搜索的最早期例子之一是跳棋程序的开发。亚瑟·塞缪尔(ArthurSamuel)在IBM701电子数据处理机器上打造了第一款跳棋程序,实现了对搜索树(alpha-beta剪枝)的优化;这个程序也记录并奖励具体行动,允许应用学习每一个玩过的游戏(这是首个自我学习的程序)。为了提升程序的学习率,塞缪尔将其编程为自我游戏,以提升其游戏和学习的能力。  尽管你可以成功地把搜索应用到很多简单问题上,但是当选择的数量增加时,这一方法很快就会失效。以简单的一字棋游戏为例,游戏一开

6、始,有9步可能的走棋,每1个走棋有8个可能的相反走棋,依次类推。一字棋的完整走棋树包含362,880个节点。如果你继续将这一想法扩展到国际象棋或者围棋,很快你就会发展搜索的劣势。  感知器  感知器是单层神经网络的一个早期监督学习算法。给定一个输入特征向量,感知器可对输入进行具体分类。通过使用训练集,网络的权重和偏差可为线性分类而更新。感知器的首次实现是IBM704,接着在自定义硬件上用于图像识别。    图3:感知器与线性分类  作为一个线性分类器,感知器有能力解决线性分离问题。感知器局限性的典型实例是它无法学习专属的OR(XOR)函数。多层感知器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为更复

7、杂的算法、网络拓扑学、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  聚类算法  使用感知器的方法是有监督的。用户提供数据来训练网络,然后在新数据上对该网络进行测试。聚类算法则是一种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learning)方法。在这种模型中,算法会根据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属性将一组特征向量组织成聚类。    图4:在一个二维特征空间中的聚类  你可以使用少量代码就能实现的最简单的聚类算法是k-均值(k-means)。其中,k表示你为样本分配的聚类的数量。你可以使用一个随机特征向量来对一个聚类进行初始化,然后将其它样本添加到其最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