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在ai领域看好鸿海AI软硬件的可能性.doc

李开复在ai领域看好鸿海AI软硬件的可能性.doc

ID:28101353

大小:4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李开复在ai领域看好鸿海AI软硬件的可能性.doc_第1页
李开复在ai领域看好鸿海AI软硬件的可能性.doc_第2页
李开复在ai领域看好鸿海AI软硬件的可能性.doc_第3页
李开复在ai领域看好鸿海AI软硬件的可能性.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李开复在ai领域看好鸿海AI软硬件的可能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李开复在ai领域看好鸿海AI软硬件的可能性李开复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省新北市中和区,祖籍四川成都,现已移居北京市。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鸿海集团  鸿海集团又称鸿海精密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全球3C(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其前身是1974年成立的台

2、湾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  现已成为专业研发生产精密电气连接器、精密缐缆及组配、电脑机壳及准系统、电脑系统组装、无缐通讯关键零组件及组装、光通讯元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合金材料等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鸿海曾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鉴入选为全球最佳声望标竿电子企业15强,并成为全球唯一能连续六年名列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科技百强(IT100)前十名的公司。  李开复在ai领域看好鸿海  创新工场董事长、鸿海独立董事李开复,2017年6月22日出席鸿海股东会暨媒体记者会时表示,人工智能(AI)是人类史上即将面临的最伟大技术革

3、命,未来十年的改变将改写人类历史、重构所有产业,其发展大致可分三阶段,并看好鸿海在当中软硬件整合方面的优势,非常有机会成为AI相关领域顶尖领导者。  李开复所提到的AI发展三阶段,第一波是纯软件将大数据做起来的阶段,应用在金融、医疗等领域,发展机会主要落在亚马逊(Amazon)、Facebook、Google、中国“BAT”三巨头手里;第二波是透过感测器,收集新的数据创造新的应用,例如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由于此阶段需要软硬件整合技术,因此李开复认为鸿海拥有许多机会;第三波也就是当AI做到无人驾驶、机器人的自动化时代,硬件重要性会大幅提升,难度也更高

4、。  他强调,第三阶段的机器人发展,将从工业走向商业再走向家用,顺序跟科幻片是颠倒的,而现在整个业界的关注可能也有点本末倒置。李开复认为机器人要像科幻片那样走进家庭还很长远,一定是先将工业做好,再进入商业领域如安防,让人们能够赚钱或省钱,最后才会进入家庭帮人们烧菜做饭、打扫洗衣等等,“谁在工业界最先做起来、领跑,未来在商业与家庭应用上也相对拥有更多机会”。  对于日前媒体报导李开复对中国台湾地区发展AI态度悲观一说,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认为很多人误解了报导内容,事实上李开复很鼓励他在中国台湾地区发展AI领域。李开复对此也直言表示,尽管AI核心技术仍以美

5、国和中国大陆地区为主导,但AI会影响到每一个领域,所以中国台湾地区还是有非常多发展机会,尤其在硬件和应用方面。    郭台铭与李开复有着30几年好交情,共同朝AI与机器人领域发展  李开复跟郭台铭两人相识超过30年,彼此有着亦师亦友的好交情。李开复受邀加入鸿海董事会至今不到一年,主要在策略和投资方面给予郭台铭建议,经创新工场介绍投资包括中国智能机器人“小鱼在家”、人脸辨识公司“旷视科技”、AI影像处理“美图秀秀”、“美图手机”等公司,也让鸿海在AI软硬件整合方面看到许多机会与可能性。  郭台铭在会中表示,AI与机器人领域绝对是鸿海重点。他提到日前软

6、银(SoftBank)收购Alphabet集团旗下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BostonDynamics),直言波士顿动力的问题出在机器人成本太高、数量太少,发展方向也不对,但确实是收集AI大数据相当好的公司。郭台铭表示与当中几位关键人士相当熟络,相信未来将有机会大量合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