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表用电量提高,原来是这个原因.doc

智能电表用电量提高,原来是这个原因.doc

ID:28099740

大小:58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智能电表用电量提高,原来是这个原因.doc_第1页
智能电表用电量提高,原来是这个原因.doc_第2页
智能电表用电量提高,原来是这个原因.doc_第3页
智能电表用电量提高,原来是这个原因.doc_第4页
智能电表用电量提高,原来是这个原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能电表用电量提高,原来是这个原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智能电表用电量提高,原来是这个原因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科技的日益进步,现如今,家家户户的生活用品都用上了智能电器,包括现在用的家用电表,都已近更新换代了,都换上了外观更高档,更智能的电表,以前电费都是先充值,在消费,而且都要提前充值到一个专门储备电费的银行卡,十分的不方便,而且对于消费的电量多少,大家都浑然不知,只有每次缴费的时候才能查询到消费的明显,以前都是电力的工作人员上门抄表,每个月用量多少都会记录,所以,无论是各个方面都让人十分不方便,自从智能电表的诞生,这一切的麻烦的省略了,不用再那么费事啦,现在,只需要通过支付宝微信都可以充值

2、电费,随时查询电量详细,消费详情,十分便捷。可是,如此智能的电表,为何并没有的得到大家的认可,全部都是强制安装。原来,大家都觉得自己家的电量与以往有这明显的提高,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并没有在意,可以时间一长,大家都发现,此智能电表存在让大家每个月的用电量都提高不少,这就很意外了,仅仅只是换了一个电表,为何电量却比以往增加不少,难道是电表存在猫腻。我们也只能猜猜,因为想开发这一类的智能产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并且这种电表已经普及到全国,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个城市,所以说,大家的茶叶饭后说法并不能得到重视,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先来了解这些以前用的普通电

3、表和现在智能电表的内部结构,这样大家应该能多多少少看出一些问题  一、智能电表怎么看  ■第一种:一般的直进式的单相电表和三相电表可直接读取数字减去上次的读数就为这一阶段的电量。直进式的电表进线较粗,仔细观察没有经过互感器连接。  ■第二种:三相电表通过电流互感器连接方式连接的三相电表,电表的接线有10根接线,要观察连接的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电流互感器的名牌上有,都是一个数字比5标出的,例如100/5150/5等,电表上读取的数字乘以电流比就是计量的电量,精确的还要加上变损和线损。  ■第三种:单相电表计量三相电的电量,电量读取方式是直进式的

4、连接电表的方式读取电表上的数字乘以3,若通过互感器连接的电表要读取电表数字乘以互感器电流倍数乘以3。  家用智能电表只有一个液晶屏,如果是单相里面会直接显示总有电量和剩余电量,直接读数就可以,如果是IC卡电表,只有发光管显示就是单显卡表。那电表上面上会有个小红点,红色的小点跳到总用那里就是总用,跳到剩余那里就是剩余。双显卡表,读上面或下面都可以,三相的预付费电表直入式的直接读数,互感式的用表的读数乘以互感器倍率。  二、智能电表的工作原理  电子式智能电表主要是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先通过对用户供电电压和电流的实时采样,再采用专用的电

5、能表集成电路,对采样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成与电能成正比的脉冲输出,最后通过单片机进行处理、控制,把脉冲显示为用电量并输出。  通常我们把智能电表计量一度电时A/D转换器所发出的脉冲个数称之为脉冲常数,对于智能电表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常数,因为A/D转换器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出脉冲数个的多少,将直接决定着该表计量的准确度。  目前智能电表大多都采用一户一个A/D转换器的设计原则,但也有些厂家生产的多用户集中式智能电表采用多户共用一个A/D转换器,这样对电能的计量只能采用分时排队来进行,势必造成计量准确度的下降,这点在设计选型时应该注意

6、:  智能电表的工作特点智能电表不只采用了电子集成电路的设计,再加上具有远传通信功能,可以与电脑联网并采用软件进行控制,因此与感应式电表相比,智能电表不管在性能还是操作功能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