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 代工是否有必要?.doc

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 代工是否有必要?.doc

ID:28095286

大小:9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 代工是否有必要?.doc_第1页
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 代工是否有必要?.doc_第2页
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 代工是否有必要?.doc_第3页
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 代工是否有必要?.doc_第4页
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 代工是否有必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 代工是否有必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代工是否有必要?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代工是否有必要?  导读:新能源汽车正区别于传统汽车,创造出新的生产模式代工。但基于目前国内产能已过剩的情况,电动车代工是否还具有可行性?一方面选择代工将会淹没自身品牌,给产品铭刻上代工商的烙印,另一方面,现如今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国家补贴建设阶段,且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制造工艺与技术并不能完全吻合。  互联网汽车、电动汽车,这些区别于传统燃料的新产品,正在创造出“新”的生产模式。2014年成立的凯翼汽车选择让奇瑞代工,而2015年成立的蔚来汽车今年终于情定江淮汽车,签下百亿代工生产合同。乐视表示自己的产品要

2、由阿斯顿·马丁代工。而记者独家获悉,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实际上也在寻找代工企业,并可能由某家汽车集团代工。  代工并不是一种新模式,但在汽车行业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在同集团内部部分产品代工曾有发生,但全部产品代工在中国汽车行业内还未曾见过。但新能源代工究竟有没有合理性?从多家非整车企业宣布造车以来,这就成了争议颇多的话题。对汽车业的新进入者而言,虽然选择了看起来技术门槛低的新能源汽车作为入口,但资质的困扰、代工的门槛,都让车辆的下线看起来遥遥无期。  “四大工艺这种要求真的不合理,目前国内产能已经过剩,没有必要新建产能。我们愿意把资金花在研发上,而不是投资

3、建设上。”一位去年成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创始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如此吐槽。“但不科学的是,我们一旦选择代工,连自己的品牌都淹没了,新车一出场就必须带上代工厂商的名字,这对我们来说是致命的。”  事实上,不仅是非整车企业有寻找代工的需求,传统汽车制造商同样因为受困于新能源产能不足,而迫切希望共享同行的“过剩”产能。在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组织的一次关于“汽车产业变革与行业管理体系改革”的研讨会上,包括北汽新能源、深圳比亚迪戴姆勒公司、长安新能源在内的整车制造商纷纷表示自身有着强烈的代工需求。  在新能源生产还靠补贴过日子的当下,尽量“轻资产”被认为是既务实又双

4、赢的选择。让人意外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赞同代工的可行性,“电动车代工这个事情,其实可以说是一个伪命题。”同样作为互联网造车流派,智车优行创始人陆伟认为传统车身和制造工艺并不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吻合。  在争论的背后,无论是蔚来汽车与江淮通过全面合作达成代工目的,还是前途汽车最终决定投资自建厂房,都映射出了新能源汽车轻资产运营的双向瓶颈。  代工需求迫切  “传统汽车产业也可以轻资产,可以委托社会上具有生产条件和检测、质保各方面条件的企业生产;或者是有资质的企业跟兄弟企业或者母公司之间相互委托生产的情况,都应当是可以合理存在的,但代工企业承担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责

5、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副总裁王晓翔称,委托生产应该成为资质管理机制下高效整合资质的途径。  基于此,产能过剩也被认为是个伪命题,支持代工的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完全可以把庸余的产能利用起来。但在去年6月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准入方案中,对产品制造工艺明确作出了要求,这意味着要获得新能源资质,必须拥有专门的新能源生产能力。而如果选择代工,按照规定必须在产品上突出制造商的标识,这会直接造成新能源汽车品牌属于该制造商旗下的误解。对于“幕后”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无异于品牌失守。  对此,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总监蒋仁才吐槽,正是由于合资公司比亚迪戴姆勒没有

6、生产资质,因此他们研发的新能源车型腾势只能由比亚迪生产,并在名义上成了比亚迪的产品,但最终由新能源销售带来的利好分配却让合资公司觉得不够公平。  已经获得新能源领域第一张牌照的北汽新能源同样在“产能建设”这个关节上充满苦衷。“今年我们拿到了国内第一家新建纯电动车的资质和牌照,但这是在我们满足了全部的要求,包括涂装能力、组装能力的必备条件后才拿到的,发改委是这样要求的。”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助理兼发展规划部部长梁国旗称,北汽新能源建立之初的定位是创新型科技公司,并非汽车制造企业。他说,“其实委托的需求我们也有,我们也是希望能够尽快地把我们的产品变现,但是现在这方

7、面受到限制,肯定是不行的。”  而作为互联网造车代工第一案例的蔚来汽车,更是持续呼吁放开代工门槛,“从中国的产业政策来讲,汽车产业是不存在代工的,我们这样的门外汉是不允许跟传统汽车厂合作的,因为我们连代工的资格都没有。但中国这么多合资公司,哪一家又不是代工呢?”上海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副总裁在接受采访时一脸无奈地表示,其公司也在2015年成立。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蔚来汽车,其在今年4月与江淮签署了《制造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初步确定的代工规模为年产销量5万辆的新能源车,但这协议不仅仅是简单代工,其内容已经涉及整个产业链的合作。蔚来汽车是由易车网董事长兼CEO李

8、斌、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等人成立的电动汽车公司,目标是采用iPh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