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93278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中医护理干预对胃痛患者的疗效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护理干预对胃痛患者的疗效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护理常规对胃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H6例胃痛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患者采取本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运用辩证施膳、情志调适、中医护理技术:艾灸、中药膏外敷、耳穴埋豆及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从两组的护理效果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痛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运用。关键词:中医护理;胃痛;护理干预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消化
2、内科常见症状疾病。现代西医学中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中医学胃痛范畴[1]。我科自2012年创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以来,将胃痛列为我科优势病种,制定了胃痛的中医护理常规,对胃痛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提高了临床疗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6例均为2012年8月〜12月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治疗组男37例,女21例,年龄14岁〜85岁,平均年龄51.66岁,对照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3.21岁,两组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胃
3、脘痛,伴有腹胀,反酸,嗳气等,均经过胃镜检查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病变,排除癌变,经B超,肝功能等检查排除胆道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1.2.2治疗组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2.2.1饮食干预胃痛的发生,多与饮食伤胃有关,合理饮食疗法是提高治疗有效的关键,为此应严格按照饮食疗法进食。根据胃痛的分型进行辨证施膳,如食滞胃痛者暂禁食,待病情缓解后,再进食流质或非流质饮食[2],食物以宽中和胃消食之品为宜,如萝卜、山植,勿暴饮
4、暴食,应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忌食辛辣、煎炸粗糙、硬固之品,禁烟酒,必要时根据患者的情况,推荐食谱。1.2.2.2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让患者了解病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指导患者运用移情法,多听轻音乐、下棋、读报等怡情放怀,减轻不良情绪刺激,积极配合治疗护理。1.2.2.3用药护理中医汤剂一般宜温服,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开胃健脾和制酸的中药宜饭前服用,消食导泻和有刺激的中药宜餐后服用。1.2.2.4中医护理技术运用①艾灸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仰卧位,耐心向患者讲解艾灸的方法和作用,取穴:神厥、足三里、中脘等穴,施灸
5、时注意安全,灸到局部红晕为度;②中药膏外敷,采用自制的中药膏剂外敷神厥穴,通过局部的吸收,达到行气止痛的效果,外敷时要注意观察有无过敏现象;③耳穴压豆,运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1.2.2.5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的结果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根据患者病情、文化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因素,以个别指导、口头传授和发放健康教育卡片相结合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使其了解疾病的过程和危
6、害、诱发因素,从而增加其防病知识及自身保健意识。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胃痛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3]。治愈:胃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胃镜检有好转;未愈: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1.4数据的处理统计学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以(x土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从效果的评定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效果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
7、较见表2。3讨论胃痛的发生,主要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中医治疗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辨证施治。因此,发挥中医辨证施护的优势,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改变患者原有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保持情志畅达,加强身体的锻炼,有助于患者病情稳定,提高疗效。因此,对胃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在生活起居、饮食调护、情志护理、中医外治、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中医特色的护理[4],提高了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参考文献:[1调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96-199.[2]张素秋,孟昕,李莉.常见病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