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88333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大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宄【论文摘要】本研宄以哈尔滨市四所高校的6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对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学业成绩进行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在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中,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其次是绩优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的是中等生;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中等生有显著差异,与绩优生之间无显著差异。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来自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压力的加大,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个大学生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才可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然而
2、,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过大量的抽样调查,其结果均表明有20%-35%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严重者为3%—10%,有偏重或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达12%-20%,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同龄的一般青年群体〔}1C}lf3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很多,其中人际关系、学业、异性交往与对未来的担忧各约占200/u}4)ISIinIo从以往的研宄可以看出在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问题中,学习问题占有相当的比例,这可能跟大学生对大学课程学习的适应性、学生自身素质及个人调节能力等多种因素相关,但在这里我们尤其要强调的是
3、中国文化氛围的影响。中国历来是一个注重考试的国家,自古以来对于人才的选拔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以考试分数为依据。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学生大多对考试分数有特殊的情结。作为大学生尽管己经脱离了“分数就是一切”的中小学,但大学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查仍没有完全脱离分数,分数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继续深造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分数对于大学生的禁锢仍旧没有很大的改变。除此以外,大学期间学习模式的改变同样给大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些许压力。沉重的学业压力及分数对于中国大学生的特殊含义使得他们更看重成绩。正因如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业成绩的影响,也就是说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
4、存在差异。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宄对象选取哈尔滨市四所高校(包括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学院及东方学院)的大学生600人,研究对象构成及人数比例如下(见表1)。(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测验工具为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应用的一种衡量心身症状的自评量表一一SCL-90。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上学期的成绩排名,总排名的前300/为绩优生、中间的40%为中等生、后30%为绩差生。将获得的全部有效数据输人电脑,建立SPSS数据文件,用进行处理。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为方差分析。三、数据的分析与结果(一)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表2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均分从表2可知,在不同学业
5、组中,绩差生总均分高于绩优生、绩优生得分高于中等生得分。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祌病性和其他九个因子上的得分分别是绩差生高于绩优生、绩优生高于中等生,而在十个因子当中只有敌意这一因子的得分是绩差生高于中等生、中等生高于绩优生。(二)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表3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差分析表4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在总均分上有显著差异,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其余七个因子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对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的总均分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6、三个因子得分进行LSD事后检验发现,在总均分和这三个因子上中等生得分显著低于绩差生,绩优生得分高于中等生,低于绩差生但差异并不显著(见表4)。四、讨论(一)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比较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总均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九个因子上的得分情况都是绩差生高于绩优生、绩优生高于中等生,且在总均分和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上绩差生与中等生的差异显著、与绩优生的差异不显著。也就说在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的是绩差生,其次是绩优生,中等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二)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差异的原因分析首先
7、,造成绩差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长期以来人们都是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因此,绩差生更容易成为家长、教师、同学歧视的对象,更容易受到排斥,从而加重绩差生的心理负担。第二,绩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败较多,成就感较少,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动力,造成学习效率的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第三,恶性循环的形成与加重将会改变绩差生的自我评价,因此对自己的性格、能力、行为、自身价值等产生怀疑,从而进一步降低绩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