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刍议

关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刍议

ID:28081579

大小:8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7

关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刍议_第1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刍议_第2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刍议_第3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刍议_第4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关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刍议[论文关键词]传统文人;风骨  [论文摘要]对于中国传统文人风骨的看法,一般的理解无非是事君以忠,敢于直言犯谏,宁死不屈;或是改朝换代之际,决不仕于新王朝等等。《辞海》、《南史·宋武帝纪》等对“风骨的阐述,只是“风骨”的表面意义,或是文人风骨中某一方面的表现形式而已,并不能以点盖面。要想全面深入分析、解释中国传统文人“风骨“的内涵,就必须将其与中国的文学以及绘画等方面相结合,才能明白其中的真正意义。    对于“风骨”一词,仅从字面去分析,其实是较容易理解的。按《辞海》解释:“风骨,品格,骨气。《南史·宋武帝纪》:‘风骨奇伟。’《新唐书·赵彦昭传

2、》:‘少豪迈,风骨秀爽。’”当然,这也只解释了“风骨”的表面意义。若仅以此意义来诠释中国文人之风骨,则未免流于肤浅了。  下面我们不妨先从文学作品之“风骨”谈起。所谓“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此句如何理解呢?宗白华先生解释说:结言端直,就是一句话要明白正确,……这种正确的表达,就产生了文骨。但光有“骨”还不够,还必须从逻辑性走到艺术性,才能感动人。所以“骨”之外还要有“风”,“风”可以动人,“风”是从情感中来的。……这同歌唱艺术中讲究“咬文行腔”一样。咬字是骨,即结言端直;行腔是风,即意气骏爽,动人情感。有学者认为“刘勰论‘风骨’是从儒家传统的‘风教’

3、思想出发的,就是要求文章起一种鼓动、讽谏、教化的作用”。即如文章开头所说“斯乃化感之本源”。有了风骨,文章就有了感化的力量。也就是说,文章之“风”,侧重于情,即作者的主观情感;文章之“骨”,侧重于理,来自作者充实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活动。  通过以上之分析,我们对“风骨”一词应该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了。那么,再通过文艺审美之“风骨”来论述中国传统文人之风骨。  “风”侧重于“情”,用之于人,也即是说一个人的气质,风度。而“骨”侧重于“理”,用之于人,也就是指一个人内在的思想内容和逻辑思维活动。这大致相当于孔子论君子之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由此,所谓文人之风骨,则应主要从其外在之气质风度(风)以及其内在思想行为(骨)来论之。《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是儒家文人“修身正心”的最基本要求,其概括为五个字就是:温、良、恭、俭、让,同时也是文士之风的一种体现。  从外在之气质风度上来说,古代传统文人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大多是:儒雅、温和、朴素等。从历代所留传之画迹看,文人们大都白衣青帽,或扶杖信步于竹林山溪之旁;或临窗苦读;或卧听山林之风等等。如孙位之《高逸图》中所画“竹林七贤”,山涛、王戎、刘伶、阮籍之形象。而钱选《扶醉图》

5、所画陶渊明醉酒之态,十分细致的表现了文人潇洒不羁之情态。苏轼在其《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亦有描写周瑜儒将之风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何其潇洒!元世祖忽必烈初见赵孟兆页,“惊为神仙中人”。元仁宗更是总结出赵子昂有七美:“帝王苗裔,一也;状貌日失丽,二也;博学多闻知,三也;操履纯正,四也;文词高古,五也;书画绝伦,六也;旁通佛老之旨,七也。”此虽为评赵孟兆页之语,但以中国传统文人之总体风度来看,除了其中之“帝王苗裔”以及涉及长相的“状貌昳丽”外,其他五点对于文人修养来说都是必备的,只是在程度上有高下之分而已。-..  在文人的日常生活上,儒家更提倡“安贫

6、乐道”。《论语·里仁》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同样是在说文士之品操。刘禹锡的《陋室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从君子之居所——陋室上歌颂文人安贫而乐道之风度。在元以后的文人山水画中我们更可以从中看到,画中一改前代之亭台楼阁,而多写茅屋草舍,其间或有文人逸士谈书论诗,听琴赏月。当然,这一方面是山水笔墨发展更趋于成熟的结果。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文人崇尚“安贫乐道”思想之潜意

7、识中的自觉体现。 从内在思想行为上看,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之文人大都时刻抱有强烈的用世之心。赵孟兆页曾言:“士少学之于家,盖欲出而用之于国,使圣贤之泽沛然及于天下,此学者之初心。”但如遭逢难为之政,遇昏庸之主,而秉性刚直之士,为权奸佞臣所排挤。那么,这些身怀治国济世之志的文人士大夫们,恐怕也只能感时之不遇,空多惆怅了。楚大夫屈原的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尽显其悲悯苍生而又无能为力之苦。范仲淹亦发出儒家士人悲天悯人之慨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