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81155
大小: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乳果糖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乳果糖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观余昌勇张玉萍徐风兰(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200)【摘要】目的:研究乳果糖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用磷酸钠盐清洁肠道,研究组30例用乳果糖清洁肠道。观察两组肠道清洁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药物主观评价。结果:两组肠道清洁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均不甚严重,不影响肠道准备的完成。乳果糖口感更佳,患者再次服药意愿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乳果糖可作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替代药物,单瓶乳果糖肠道清洁效果尚可,安全性及依从性较好
2、。【关键词】结肠镜检查:乳果糖;肠道准备【中图分类号】R65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180-02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有多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泻剂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及磷酸钠盐,前者因饮水量大(达3000ml)致依从性不理想,后者因磷酸钠盐肾病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乳果糖作为一种缓泻剂广泛用于便秘患者,有学者报道其用于肠道清洁亦有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乳果糖用于肠道清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寻找一种替代的肠道准备方法,我们用乳果糖导泻并与磷酸钠盐作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3月〜6月
3、在我院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60例,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磷酸钠盐组及乳果糖组,每组30例。排除孕妇、严重全身疾病、肠道术后、便秘及疑似肠梗阻患者;磷酸钠盐组年龄45.7667±9.1451(岁),乳果糖组年龄49.6000±13.7103(岁),两组患者病程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C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用药方法磷酸钠盐组:检査前1天少渣饮食,检査前4〜6小吋将磷酸钠盐45ml(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45ml/瓶)溶于750毫升温开水,于1小吋内服完,幵始排便后自由饮水。乳果糖组:检查前1天少渣饮食,检查前4〜6小吋将乳果糖100ml(北京
4、韩美药品有限公司,100ml/瓶)溶于500毫升温开水,于半小吋内服完,开始排便后自由饮水。镜检前单盲法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不良反应、患者对药物U感评价及再次服用该药意愿。内镜医师单盲法进行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评价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2】,任意肠段评分≤l则为肠道准备“不满意”,其余则为“满意”。1.3统计学处理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率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SPSS20.0)。1.结果乳果糖与磷酸钠盐相比肠道清洁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均不严重,不影响肠道准备
5、的完成。药物U感乳果糖更佳,患者再次服药意愿明显更优(见表1、2、3)。表1肠道清洁情况*药物口感两组比较P<0.05;再次服药意愿两组比较P<0.052.讨论乳果糖是一种双糖,为乳糖的半合成衍生物。U服后在肠道中被细菌吸收并发酵,酸化肠道,一方面通过促动力作用加速肠道排空,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肠腔内胶体渗透压产生导泻作用。OttoS.Lin等报道乳果糖用于肠道准备安全、有效iL有较好的依从性,特别是产生的氢和甲烷很少,远低于燃烧阈值,不会像苏它碳水化合物类泻药(甘露醇、山梨醇等)冇肠道气体爆炸的风险[3]。AlineMoraesMENACHO等报道乳果糖与聚乙二醇相比,肠道清洁
6、效果相似,依从性稍差[4]。国内亦有报道乳果糖用于肠道准备取得良好效果,常用剂量为乳果糖100〜200ml+温开水500〜1000ml[5-6]。磷酸钠盐是一种效果理想、依从性好的肠道准备药物,一般剂量为45ml用水750ml稀释,间隔12小吋服用2次[1]。研究表明,使用单瓶磷酸钠盐既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又降低了副作用发生的风险,而肠道清洁质量无明显下降[7-8]。为了提高患者依从性,我们采用单瓶乳果糖及单瓶磷酸钠盐作对比观察,除规定饮水量外,允许患者根据自身耐受性自由饮水若干。根据我们的观察,乳果糖与磷酸钠盐相比肠道清洁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均不其严重,不影响肠道准
7、备的完成。药物口感乳果糖更佳,患者ff次服药意愿明显更优。据此我们认为,乳果糖可作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替代药物,对可能存在肾脏疾患的老年患者适用。单瓶乳果糖肠道清洁效果尚可,安全性及依从性较好。本研究缺乏更多客观性的安全指标如电解质、肾功能或肠道菌群等,而且样本量偏少,两组患者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可能存在偏差,上述结论有待于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的证实。【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胃肠病学2014,19(6):354-356[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