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ID:28072883

大小:58.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上传者:U-991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4页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出发,探讨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及培养实践能力等途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从学习型人才到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伟大使命,也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标准。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努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发展。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本身也必须具有创新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下面简要谈谈我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一、营造有利于创新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内在动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的演示实验进行观察和探究,对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是形成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 要一环。我在教学“反冲运动火箭”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演示:用薄销箔卷成一个细管,一端封闭,另一端留一个很小的口,内装由火柴头上刮下的药粉。把细管放在平支架上,用火给细管加热,当管内的药粉点燃时,生成的燃气从细口迅速喷出,细管便向相反方向飞去。这就是火箭的原理。通过这个简易而新颖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反冲运动与火箭原理的兴趣,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扎实的感性基础。1.利用物理史、典故激励学生,培养探究创新精神新编教学大纲提到“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应注意物理学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很多物理史料、典故中渗透着物理学家独特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见解,焕发出他们探究、创新的灵气。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例子,我还适时利用物理史料和典故来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物理问题、发展创新能力的兴趣。如在教学“摆的等时性”时,我介绍伽利略用自己的脉搏判断教堂里的一盏灯的摆动是否等时,从而引发计时工具的革命。同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脉搏判断火车的速度?”在教学“电磁感应现象”时,穿插介绍贝尔发现音叉的振动与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有相应的关系,他由此联想到用金属片代替音叉,进而又联想到薄片代替簧片。由于他善 于抓住机械振动与电磁感应的联系,终于研制出世界第一部电话机。1.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创新能力学生如果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独立的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无疑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进学习物理学的信心和兴趣。如在教学“抛体运动”时,要求学生探究篮球初速相同时以多大的倾角投出,命中率才高?铅球初速相同时以多大倾角掷出才较远?在教学“摩擦力和力矩”时,要求学生探究如何踢出“香蕉球”;打乒乓球时,如何打出和接好强烈的侧旋球?这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提出不少解决问题的见解,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究,从而迗到激发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精心设计作业,赋予其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灵活性作业是巩固、检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能更好地巩固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作业来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思维有了用武之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二、掌握科学方法,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得法者,事半功倍”。学生通过掌握正确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程。1.巧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我经常使用智力激励法(又称为头脑风暴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其方法主要是:集中一部分,针对某一专题, 各抒己见,不许反驳和批评,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自由奔放地思考,提出一些打破常规的方案并记录下来,之后再研究有价值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在教学“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时,提出“如何用嘴吹气使硬币起飞?”不少学生愣了一下,觉得不可思议。这时我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生深入思考,热烈发言。一个学生提出如下方案:用嘴对放在水平桌面边沿的一个五分硬币平行吹气,当气流速度迖到一定时,可把硬币吹翻“起飞”。他还给出如下解释:对硬币表面平行吹气时,气流通过硬币上方,由于硬币下面没有气流通过(即流速为零),使得硬币下方的气体流速小于上方气体,根据“在同一平面内,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的规律,气体对硬币下表面向上的压强大于气体对硬币上表面向下的压强,从而产生对硬币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给硬币一个向上的动力,就可以使“硬币起飞”。我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给其他学生以示范激励作用。这时我再提出“多大的气体流速才能使‘硬币起飞’”,学生兴趣更浓。2.设疑激疑,注重启发式创新亚里士多德曾讲:“创造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国古代学者也曾说过:“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同理,科学创造,贵在质疑,通过设疑使学生进 行广泛的多方位的独立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结合有关内容补充教材中缺乏的、但又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疑。如,灯丝为何常在开灯时烧断?从录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为什么觉得不像?如何使柔软的纸条变得坚硬以承受较大的外加压力?等;在实验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对有关实验进行小改革、小设计等,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近力,而且还能触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感。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通过平时反复实践才能真正获得。物理教学中,我很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培养其实践能力,进行有计划的科学训练,进一步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完“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后,我让学生课后制作“水流星”,并在课堂进行展示,有学生利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又如,在教学“力的分解”这部分内容,传统的教法是介绍力的分解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分解的。但什么是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如何?学生往往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所以不 能灵活掌握力的分解方法。为此,我组织以下随堂实验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用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铅笔的一端,另一端定在手指上,铅笔另一端削尖贴在手掌心,当将一重物挂上时,将观察到什么现象或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观察现象,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印象深刻,学生在比较、分析所观察的现象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从而掌握教学内容。这样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使教育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用自己的智慧,定能让物理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参考文献:[1]温玉堂.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2]汪厚斌.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5.(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古巷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