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之课堂引导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之课堂引导

ID:28066508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之课堂引导_第1页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之课堂引导_第2页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之课堂引导_第3页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之课堂引导_第4页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之课堂引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之课堂引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之课堂引导【摘要】发挥自身的教学特长与优势,进行适当地引导,促使学生发挥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自主学习参与数学课堂活动,可以激励学生,唤起他A在的精神动力,可以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点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转变学习方式。【关键词】有效课堂引导【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166-02新课程要求老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引导,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

2、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与做人。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励学生,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可以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点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宄,转变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屮,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总之传统教学即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而新课程,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既要从教师的“主导”作用方面考查,又要从学生“主体”角度

3、考虑。怎样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从全血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屮,教师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进行引导?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与体会。一、趣味性引导趣味性引导是为了在教学过程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养成探求知识的习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1,在“等比数列”一节的

4、教学屮,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我编了一个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灰太狼为了给红太狼买昂贵的首饰,过上好生活,决定投资做生意,但资金出现了问题,特向喜羊羊借钱,喜羊羊答应了。喜羊羊对灰太狼说:“我每天借给你100万元,连续一个月(30天)”。灰太狼问:“那我何时还钱?”喜羊羊说:“你只要第一天给我1元,第2天给我2元,第3天给我4元……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一共30天,我们就两清了,你看怎么样?”灰太狼暗喜:“第一天1元换了100万元,第二天2元换了100万元……那我不发财了。”灰太狼说:“那我们签个

5、合同吧。”请问灰太狼真的能发财吗?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二、示范性引导对许多人而言,不通过正规教学,而只是通过对别人的观察模仿而学会跳绳。同样,学生学习数学时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或其他同学的行为也可以学会某些知识,如用导数求区间最值,线性规划中求最优解等问题。例2,求f(x)=x3—4x+在区间[一3,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解:f’(X)=x2—4o令f’(x)=0,解得xl=_2,x2=2。列表:x一3(—3,一2)一2(—2,2)2(2,3)3f’(x)+0—0+f’(X

6、)?J?K-5?J从上表可知,f(x)的最大值是f(一2)二,最小值是f(2)=-5o归纳用导数求最值的方法:①求定义域。②求导、并令f’(x)=0,解出根。③列表,求极值。④端点的函数值与极值比较,最大的即为最大值,最小的即为最小值。学生可以通过模拟,举一反三,解决与最值有关的问题。三、针对性引导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有意创造“陷阱”型问题;或者从学生作业屮摘录一些典型的错误呈现给学生,由学习生成问题,引发学生在主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例3,双曲线上一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是5,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P到左焦点的距离为8

7、B.P到左焦点的距离为15C.P到左焦点的距离不确定D.这样的点P不存在错解:设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由双曲线的定义得:

8、PF1

9、—PF2

10、=±10。V

11、PF2

12、=5,•••

13、PF1

14、=

15、PF2

16、+1O=15,故正确的结论是B。正解:若

17、PF2

18、=5,

19、PF1

20、=15,则

21、PFl

22、+

23、PF2

24、=20o而

25、F1F2

26、=2C=26,即

27、PF1

28、+

29、PF2

30、<

31、F1F2

32、,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矛盾,可见这样的点P是不存在的,正确的结论应为D。四、探宂性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而探宄学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现

33、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屮的主线。由教师提出一些设想,形成有层次结构的开放性系统,让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