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对胎黄治疗的指导意义

浅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对胎黄治疗的指导意义

ID:28062618

大小:47.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浅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对胎黄治疗的指导意义_第1页
浅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对胎黄治疗的指导意义_第2页
浅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对胎黄治疗的指导意义_第3页
浅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对胎黄治疗的指导意义_第4页
浅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对胎黄治疗的指导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对胎黄治疗的指导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对胎黄治疗的指导意义刘俊岐1师建平2(1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镇社区卫牛服务中心0H880)(2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010059)【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424-02【摘要】从《金匮要略》之“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中得到启发,试述了该句对新牛儿黄疸病因、病机及治疗的启示。【关键词】胎黄湿邪新牛儿茵陈蒿汤[Abstract]Basedonthesignificantmeaningofthesentence"Jaundiceiscausedbydam

2、pness11inSypnosisofPrescriptionoftheGoldenChamberwediscussedthesign讦icantpointitcarriestotheetiologyandpathogenesisaswellastreatmentoftheneonataljaundice.【Keywords】neonataljaundicenathogenicdampnessneonatalyinchenhaodecoction胎黄,是指新牛婴儿全身皮肤粘膜、巩膜和小便出现黄色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

3、首先要辨别是牛理性还是病理性,然后再对病理性胎黄进行辨证论治。胎黄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新牛儿黄疸。唐代以前诸医家对黄疸多有论述,但对胎黄论述不多。木文从《金匮要略》“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出发,试述了新牛儿黄疸的病因、病机及治疗。1病因病机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所论黄疸病主要病机有湿热、寒湿、火劫发黄、燥结发黄、女劳发黄、以及虚黄,但其重点在于湿热发黄。仲景所言“黄家所得”的“家”,对此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是皮肤黄染时间较久的患者;二是黄染症状较重的患者;三是泛指黄疸病人。从儿科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儿由于有其特定的牛理病理特点,病理性黄疸其

4、黄染的程度往往较重,因此第二种解释更适合于儿科实际。那么“黃”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从众多医家的总结,“黄”的表现与湿关系密切。“湿”有“湿热”与“寒湿”之分。《金匮方衍义》中记载:“黄疸必内湿热所发,湿有天地之湿,有人气之湿,有饮食之湿,诸皆内应脾胃,淤而成热,郁积而发,则一身热而土之色出见于表为黄疸也”。赵良仁在此把湿邪致黄作了较全面的概括。结合新生儿的特点,初生儿从母体而来,母亲素体内蕴湿邪就可能感染胎儿,或新生儿生后感染湿邪而发病。也由此可以看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有助于我们认识胎黄的病因。五脏之中脾为土脏,土在五色为黄,

5、其特性之一为喜燥恶湿,一旦湿邪困脾必然影响脾的正常功能。但是不是仅有湿邪就一定会表现出黄染的情况呢?仲景进一步指出:“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我们知道一身尽发热主要指热度很高,毫无寒象,特别是腹部发热更垂。通过本句,应该说黄疸的发病机制仲景已经暗示,若无热邪仅有湿邪尚不足以导致黄疸的发生,这在其另一条文中可以印证,他说:“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瘀热”者湿热郁积也。因此单纯湿邪尚不能导致发黄,黄为土之色,逼土色外现者,以湿热为主要病因,另外还有寒湿之邪。再从儿科的特点看,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从阳化热,最终

6、致湿热为病;小儿“脾常不足”,兼之其母内蕴湿邪,在产前或岀生吋传于胎儿,两因相合使小儿更易出现湿困于脾而发黄的症状,这与临床也是相当符合的。2治疗治疗原则的制定源于对病因病机的深刻认识,前面我们结合儿科的特点,根据张仲景的黄疸病篇分析了胎黄的基本病因病机,即以湿为中心,多与热合。张仲景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了黄疸的治疗原则及处方用药。“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既然黄由湿邪诱发,那么针对湿与热合的湿热之邪当然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其中著名的茵陈蒿汤是为代表。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药,本品苦泄下降,善能清热利湿退黄,为治黄疸要药,并以它作方名。臣以梔子

7、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人黄泻热逐瘀,通利人便,导瘀热从犬便而下。三药合用,利湿与泄热并进,通利二便,前后分消,湿邪得除,瘀热得去,黄疸自消。临床应用茵陈蒿汤加减并结合西医治疗治疗新生儿黄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金春梅等⑴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6g,桅子、黄苓各4g,甘草1.5g,大黄辽)治疗54例,均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短3日,最长7Ho徐维群等⑵用加味茵陈蒿汤(茵陈6g,桅子丸,黃柏3g,大黃匹,板蓝根IOg,虎杖6g)治疗140例,显效105例(75%),有效33例(23.57%),有效率98.57%;未愈

8、2例(1.43%)。王桂芳等[3]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桅子、大黃各2g,每日1剂,煎2次加糖适量,合成80-120mL口服液,每次服匙,每日1045次。大便澹稀可原方减去大黄,加炒白术、山药各2g;舌质红、指纹略紫,原方加竹叶2g,蒲公英3g;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