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诊法概要胎黄

儿科诊法概要胎黄

ID:18782704

大小:2.11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9-23

儿科诊法概要胎黄_第1页
儿科诊法概要胎黄_第2页
儿科诊法概要胎黄_第3页
儿科诊法概要胎黄_第4页
儿科诊法概要胎黄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诊法概要胎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胎黄概述(一)定义:是指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胎疸”。(二)中西医互参: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胆红素生成过多2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3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4肠肝循环特点1胆红素生成过多过多的红细胞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分解速度快;返回2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白蛋白含量低;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减少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返回血浆白蛋白+胆红素肝脏代谢3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未结合胆红素肝细胞催化+Y、Z蛋白结合胆红素新生儿含量、活性

2、返回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4肠肝循环特点结合胆红素排出体内未结合胆红素肠道肝脏结合胆红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尿胆原及其产物新生儿肠道内细菌缺乏酶活性高细菌返回病理性黄疸主要原因1.感染性: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2.非感染性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中医病因病机–常证(1)湿热熏蒸(2)寒湿阻滞(3)气滞血瘀蕴于脾胃熏蒸肝胆气机不畅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气血郁滞脉络瘀滞胆汁外溢皮肤胎黄动风胎黄虚脱病位:脾、胃、肝、胆胎黄中医病因病机—变证1.湿热化火邪陷厥阴神昏、抽搐2.正气不支气阳虚衰神昏、四肢厥冷胎黄动风胎黄虚脱临床诊断1、诊断要点2、鉴

3、别诊断诊断要点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值过高或上升过快。③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1)。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鉴别诊断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征①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最重,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周消退;②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205.2μmol/L(12mg/d1)③一般情况:良好;*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征①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消退迟(超过2~3周),

4、或退而复现②胆红素水平发展快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5μmol/L;程度重   总胆红素>205.2μmol/L③一般情况:常伴有其他症状;溶血性败血症肝炎先天胆道闭锁治疗原则:利湿退黄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湿热熏蒸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舌质红,苔黄腻。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茵陈蒿汤加味辨证论治寒湿阻滞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舌质淡,苔白腻。治法温中化湿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而晦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舌见斑点,苔黄,指纹青紫。治法化瘀消积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辨证论治胎黄动风证候面目身黄、渐重,泪、尿液也黄

5、如橘色,神萎嗜睡,尖叫,口角抽动或全身抽搐,治法平肝熄风,利湿退黄。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胎黄虚脱证候黄疸迅速加重,神昏、四肢厥冷治法大补元气,温阳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辨证论治其他疗法1.中成药(1)茵陈五苓丸(2)茵栀黄注射液2.药物外治西医治疗感染性黄疸抗感染治疗。肝细胞性黄疸-保肝利胆药。溶血性黄疸换血疗法、光照疗法、肝酶诱导剂。胆道畸形、闭锁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光疗phototherapy原理:光分异构作用方法:单、双面蓝光灯,持续或间歇光疗光疗注意事项及副作用眼、生殖器的保护温度、湿度、水分可出现发热、腹泻、皮疹,可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