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4例临床观察

中西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4例临床观察

ID:28060179

大小:63.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中西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4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西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4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西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4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西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4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4例临床观察刘毅敦化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蒲柴河林场卫牛.所(吉林敦化133700)[中图分类号]R5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0-0017-01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难治性易发疾病,临床上慢性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变为只要特征。常见有不同程度发热发力、营养障碍及各种肠外表现。我院近2年来收治124例患者,采用“复方肠乐片”口服灌肠液保留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方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参照1992年9月山丙临分召幵中丙医药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

2、委员会制定的诊断疗效标准,木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必须其备以下条件者才为观察对象。1.1症状:经常腹痛,以左下腹为主、不规律的腹泻、里急后重、粘液和粘液脓血便。严重者出现脓血便,并伴有全身疲惫、精神不振,性欲减退或月经不调等。1.2结肠镜镜检:经过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广泛充血水肿、糜烂以及不同程度的溃疡,有活动性出血或肠腔变形等变化。1.3实验室检查:大便细菌培养阴性。1.4病理切片:呈炎性肉芽组织、坏死组织、纤维化组织。2临床资料2.1年龄及性别:124例中年男68例。女5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1岁。2.2病情

3、及症状:病情在4只至12年,每日大便次数少者3〜4次,多者10次以上,多数患者为稀液遍及脓血毡便。半年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排便后腹痛缓解腹痛。3治疗方法U服“复方肠子乐片”本院制剂室生产:由黄芪、黄连、蒲黄、白发、党参、白术、泡姜、五味子等纯中药加工而成。每日三次。每次4片,饭前白温开水送服。此外。每晚用灌肠液氯化钠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等组成,保留灌肠。三周为一疗程,连续使用三疗程,连续使用三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及饮酒。4治疗结果及疗效评定4.1临床治愈4.1.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消

4、失或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4.1.2纤维结肠镜见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形成瘢痕。4.2显效:4.2.1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西药症状改善程度达二级以上,舌脉基本正常。4.2.2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二级以上。4.2.3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每高倍视野在3个以下。4.3好转:4.3.1临床主要症状改变一级以上4.3.2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嗒一级以上。4.3.3大便常规检査:红、白细胞数每高倍镜视野在5个以上。4.4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的病例而为恶化着。4.5恶化:有下列指标之一着:4.5.1主症和次症明显加

5、重:4.5.2纤维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加重。4.6治疗结果通过一疗程临床治疗者100例;显效57例;好转12例;无效12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92.8。5讨论“溃结”是结肠的炎症性病变,病变主要限于结肠黏膜,炎症重要者可伴糜烂和溃疡。病变具有亲和性;弥漫性;浅表性及非异性特点。病因迄今为止不明,于自身有益有关。临床呈急慢性发病,病程长,疗效差,且易复发。KIRSNER提出工作假说认为:因某些偶然事件致肠黏膜边缘性增加,允许抗原进人,机体对其变得敏感,从而主要在肠壁水平建立了对多种抗原的高敏感状态。此后任何破坏肠黏膜屏障机智的“继发因

6、素”均使肠淋巴组织组织显示这些抗原,从而引起免疫反应,产生局部炎症,遗传因素促发患者这种潜在高敏状态,而环境因素通过黏膜损伤及滲透性、免疫、遗传及环境因素为一体,基本能理解本病的发生。中成药“复方肠乐片”方中黄芪健脾益气以其本、黄连清燥热湿以致苏标,党参补气建中,白术燥湿健脾,泡姜温中散寒,炙甘草和中缓急,加上五味子敛肺益胃,洒大黄碳滞清热,二药合用,一敛一散,补中有泻,散中有补。更有■黄行气化淤以改善黏膜的微循环,诸药相合,能温运脾湿、调和寒热、清热燥湿,健脾益气、行气化淤,生肌护膜。西药甲硝唑抗菌广谱,抗厌氧菌能力强、安全、耐药

7、菌少,能透过血脑屏障,在体液、尿液、唾液、乳汁、脓液中部能打到高浓度。而溃疡是结肠黏膜病变,是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以厌氧菌为主。甲硝唑加地塞米松灌肠是加强抗炎作用,降低肠黏膜水肿滲出。应用庆大霉素主要用杀火肠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上述加用0.9%氯化钠混合灌肠,能加速肠黏膜溃疡面的愈合。结肠局部用药,作用直接、迅速,II避免口服或静脉用药的毒副作用。由于本病约95%病变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因此直肠给药能使药物直达病所,可避免或减少消化液酸碱度及各种酶对药物的影响,使药物高浓度作用于病灶而起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