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55157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经典简答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宄2、什么是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汄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屮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
2、智S发展阶段的依据。他把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叫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也开始萌芽。(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己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
3、、体积、重馇和而积的守恒。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來,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能把握命题之间关系,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具有灵活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学的启示:(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
4、当内容。(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足可能的。(3)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宥助于发展健全的人
5、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本态度,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1)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2)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3)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
6、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山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來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在也们解决目身所而临的问题。在这当屮,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汄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6、如何激
7、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7、常用的直观方法及其优缺点:(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在接触实际事物时进行的,它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它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同时,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事物屮,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一定的难度。(2)模象直观;模象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象
8、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但是,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