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康复护理综述

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康复护理综述

ID:28051713

大小:68.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康复护理综述_第1页
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康复护理综述_第2页
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康复护理综述_第3页
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康复护理综述_第4页
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康复护理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康复护理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康复护理综述柴冠平赵英(上海黄浦区中丙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10)【摘要】通过介绍中风(中经络)患者的辨证分型,阐述对中风(中经络)患者的饮食、肢体、语言等,结合中医特色的针刺、点穴推拿等治疗方法,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中风中经络中医康复【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046-021辨证分型[1]1.1肝阳暴亢型证见:半身不遂,U舌歪斜,舌强语謇,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便秘尿黄,舌红或絳,苔黄或燥,脉弦

2、。1.2痰热腑实型证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黏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1.3风痰阻络型证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1.4气虚血瘀型证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强语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黯淡,苔薄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1.5阴虚风动型证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质红或暗淡,少苔或光剥,脉弦细或数。2饮食护理[2]根据辨证分型来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恢复,防止复发。2.1肝阳

3、爆亢鼓励患者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或饮料。饮食上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芹菜、丝瓜、梨等,忌羊肉、狗肉、大蒜等辛香走窜之品。平(,)曰可饮菊花茶,蚌或珍珠母粥等。2.2痰热腑实饮食以清热化痰润肺为主,如萝卜、绿豆、梨、芹菜等,可食桔皮丝瓜饮。忌羊肉、韭菜等。2.3风痰阻络饮食上宜大豆、藕、香菇、桃、李等,可食栗子粥。忌羊肉、牛肉、狗肉、鸡肉等。2.4气虚血瘀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如III药、薏仁、黄芪、木耳、冬瓜等,可食淮山药粥、山药桂圆粥。2.5阴虚风动饮食宜养阴清热为主,如百合莲子薏仁粥、甲鱼汤、淡菜、银耳汤、芹菜等。3肢体功能患者病情稳定后,应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

4、锻炼,通过四肢的锻炼可以促使患者肢体经络通畅营卫调和,促进脑的活动,使人脑恢复其正常作用。3.1肢体功能锻炼原则: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患肢功能位置摆放。患者还需不断变换体位来使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注意尽量避免采取半坐位[3】。偏瘫患者康复训练采用由被动到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生活能力训练到职业技能训练的步骤。康复训练程序应由卧位一坐位一立位一步行逐步进展[4】。3.2辅助穴位按摩:可按摩足心(涌泉穴)、手心(劳宫穴)、合谷穴、曲池穴等,按摩全身肌肉,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5】。4言语功能失语症是由于中风损伤了病人的优势大脑半球(多数人在左侧大脑),

5、发生的语言表达障碍,临床上最多见的为运动性失语,也叫表达性失语[6]。对失语症病人的训练应该首先接受专业人员的检査和指导,采取较系统的训练方法。进行家庭语言训练吋,还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1)从报纸或书本剪下每天使用的图片,让病人说出图中物件的名称,或将印有物体名称的字贴在图片上。(2)指出身边常用物体的名称。如手表、眼镜、碗等。(3)将同类型的图片归类。如水果:苹果、香蕉、橘子等;蔬菜:黄瓜、白菜、茄子等。(4)鼓励他把图片或房间里的物件的名称用简单的单词或词组写出来。,言语训练时间一般每次30〜90rain,每周1-5次,最好在室内进行“一对一”的训练,避免外界

6、干扰。同吋在护理失语症患者吋,对患者要奋一定的理解和耐心,说话要缓慢而清晰,努力与患者交流沟通。言语不利者,让患者反复练〉」发音,由简单到复杂。总之,功能锻炼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通过这样的锻炼患者可以早日和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重新融入家庭和社会。5中医辅助治疗5.1耳针疗法:5.1.1取穴:缘中、耳尖、神门、交感、肝、肾、皮质下、心、瘫痪相应部位。操作方法:按摩耳部5—6次至发红后,常规消毒,以实证为主者,要先用I寸毫针将双侧耳尖点刺放血,针用泻法;以虚证为主者则直接针刺相应穴位.5.1.2针多用补法;虚实夹杂者用平补平泻法,两耳交替进行。中风恢复期的病人多虚实夹

7、杂,故再选用耳尖放血治疗实证以祛邪扶正,并且耳尖具冇消炎止痛、降低血压的作用。中医讲究整体观念,“瘫痪的相应部位”在耳廓上有相应的。反映点”,故取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促进瘫痪的恢复[7】。5.2眼、体针:眼针的即刻效应多于针入穴区后立即显现,很多患者肢体不遂症状在接受治疗吋即刻出现改善。但其缺憾是针刺效应会随着吋间的推移而出现衰减。而体针治疗中风后遗,其针刺效应的产生与眼针不同,体针治疗中风后遗,脑血流的改善常常在进行针刺操作后20min左右效果最为明显[8],二者协同作用,通过针刺信息,使患肢与大脑皮层体感运动区奋机联系起来,并得到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