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草稿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草稿

ID:28049873

大小:365.7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草稿_第1页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草稿_第2页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草稿_第3页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草稿_第4页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草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草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E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六课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的变化和季节更替)E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2、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H照情况。3、能够准确画出网分网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为辅助,启发和开启学生的立体思维方式和空间•情感态度价值观:将神秘的地球运动与日常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

2、律及原因,四季和五带的划分E教学方法】举例、对比分析、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潢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复习区时的计算和H界线及H期变更。二、教学环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情景设置,自主感悟:①赵亮家6月买的位于一层的住房,次年的1月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挡到了,他感到很困惑。现在,你能帮赵亮分析一下原因吗?如果你也耍买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你将如何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呢?②一天当屮人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呢?冬天和夏天的正亇,人的影子一样长吗?「0评: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a主感悟身边的的不同现象,进而思考与课堂内容联系」(二)自主探究

3、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在课堂中找出答案。—、太阳高度1、概念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地平而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太阳位于天顶时,它的高度角为90°,称为直射;太阳高度角小于90°,而大于(T时为斜射;太阳位于地平线时,它的高度角为0°。泮球晨昏线大于0°等于0°夜半球:小于0°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概念: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12点,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在一日内,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其高度角达到最大值,即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角)。A、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侧递减B、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

4、归线向两侧递减C、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T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r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曰«■冬至曰春、秋分冬至日,太阳L直射南回归线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L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

5、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环节二不同节气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板书分析略)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H=90°—纬度差1.纬度差指所求点和直射点的纬度差。2.原则:同减,异加。1)同减一所求点和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2)异加一所求点和直射点在不同半球,二者数值相加。<练习>二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是多少度?三、季节更替(一)情景设置,自主感悟:(1)请描述你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四季特点春,花香鸟语飘满村。细听来,句句是乡音。夏,村前村—幅刑。午饭纳凉大树下。秋,有朋来自五大洲。东海岸,相

6、约看海鸥。冬,佳节已在喜庆中。大街上,传來爆竹声。(2)为什么会宥四季在温度等方面的不同?(四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共同作用)(二)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季节2)冬季:一华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季节3)春、秋季:冬夏的过渡季节。2.中国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点。3.气候四季:1)3、4、52)夏季:6、7、8月;3)秋季:9、10、11月;4)冬季:12、1、2/K(三)五带的划分北极南、极1.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情况不同。1)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

7、不明显;2)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3)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总结1(略)【板书设计】画图略【作业】某地有一幢楼,冬至H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完成下而两题。1、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A.23°26’B.66°34’C.90°D.45°(2)2lo34’N(4)68°26S2、该地的纬度是((1)23O26’N(3)25oNA.(l)(2)B.(2)(3)C.⑶⑷D.(2X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