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法的几点体会

浅谈初中数学教法的几点体会

ID:28042678

大小:54.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初中数学教法的几点体会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法的几点体会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法的几点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教法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教法的几点体会合肥市龙岗中学陈言贵一、挖掘知识魅力,引发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没有认识的需要就不会引起积极的思维。认识需要常来自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学生似乎熟悉但乂不清楚,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这时学牛就会产牛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去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使学牛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圆的定义〉时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能做成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吗?这一问,使学生感到自然、必要和富有情

2、趣。我在讲〈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时,先给学牛讲故事;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在游览埃及金字塔时,发现塔高无人知晓,他惊讶地说;“这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啊!”随后,他根据影长,很快测算出塔高为131米。他是怎样测算出塔高的呢?学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学习情绪很高。学生的高涨情绪,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功夯实了基础。我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乃是生命之舟驶向知识海洋的推进器。从木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知识木身之中的,我们必须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教学内容去刺激学牛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知识木身的魅力比分数

3、和考试的刺激更吸引人,是推动学牛努力学习更持久、更深刻的强大动力。另外,学生休验成功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包办代替,而要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牛去发现知识是在解题思路、方法、独立解决问题。要把课堂当作科学家当初发现定理的场所,启发学牛联系有关知识,通过一番思考,归纳总结,猜出规律。不管是定理的结论,还是其证明方法,都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牛自己发现出来。如我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引导学牛从特殊到一般,先从一副三角板和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学生发现具有共同的结论:90°+60°+30°=90

4、+2×45°二3×60°二180°后,提岀: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有这种关系吗?让学生画一个任意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他们就会发现三个角之和都等于180°,从而获得定理的结论。证明定理时,又从结论人手,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180°与什么知识有关?怎样证明三个角之和等于平角?怎样相加?在哪里制造平角?又怎样制造同旁内角互补?并让学生动手尝试得出多种证法。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对知识的掌握也较牢靠。二、挖掘探究因素,培养

5、探究思维加人思维密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但这并不等于单纯增加几道例题和习题,倘若老师贪多求全,学生会因为在课堂上无法展开思维,只有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这样必然会阻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即使遇到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会因为老师的自行揭秘和暗示结论而失去思考的吸引力,这样的教学只能导致思维密度的下降。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设计一些必要的停顿,关键时刻创设一些悬念,不一味追求把所有的问题讲深讲透,故意留点“空白吋空”,使之产生“空白效益”,以此来诱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大力展开,让学生学有所得。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老师的教学

6、设计要变“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提倡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初中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判定等知识,对于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化的初中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让它们通过观察具体图形或实物模型而动手试验,根据自己的观察实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这样,对加深学生的认识与促进学生的直觉思维是相当有益处的。我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吋,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对两个底角的关系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观反应马上得到“等腰三角形的两上底角相等”的结论,在我的肯定与赞扬声中

7、,学生们跃跃欲试,又通过动手操作,有的拿出量角器来进行测量,有的通过对折来看这两个角能否重合……很快找到了验证自己探究的方法,并自然而又深刻地掌握了这一性质。又如我新授“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吋,学生们在了解了“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之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看一看的操作来探究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与测量得到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口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的结论,并饶有兴趣地进一步推理论证该定理。在讲授知识的同吋,让学生体验着知识本身的魅力与内心的喜乐,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的探究兴趣。

8、数学定理大都是数学家经过无数次判断、推理、证明得出的结论。在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先讲定理,再证明的方法,这样做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故我主张应进行探究式数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此,我在教授“因式分解”一单元时,因为教材的呈现方式是以整式的乘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