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儿童欺骗行为及矫正

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儿童欺骗行为及矫正

ID:28041864

大小:6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7

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儿童欺骗行为及矫正_第1页
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儿童欺骗行为及矫正_第2页
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儿童欺骗行为及矫正_第3页
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儿童欺骗行为及矫正_第4页
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儿童欺骗行为及矫正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儿童欺骗行为及矫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儿童说谎行为摘要: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是道德发展和儿童社会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有关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概括介绍了有关儿童早期说谎概念的界定、说谎与欺骗的关系。通过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学习,应用其理论来理解儿童说谎行为,并对其进行矫正。关键词:皮亚杰认知发展儿童说谎道德行为一、研究目的从小学开始学习狼来了,我们就知道存在着说谎行为,人们对它的研究源远流长,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主要是从道德、哲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的说谎,近二、三十年来人们转向了单纯的心理理论角度

2、,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德认知发展在研究儿童的欺骗行为中的重要性。本文则是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点来分析儿童的欺骗行为,并就此对儿童欺骗行为的矫正提出了设想。儿童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诸如说谎等这一类行为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儿童应该怎样进行道德学习的呢?学校的老师应该怎样教他们呢?就传统的观点而言,学习就是吸收。儿童被视为是无知的孩子,他们就像一只只空空如也的容器,等着被填满知识,即使是道德学习也是如此。-页脚---在这种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儿童需要的仅是相宜的社会行为,但他们不需要反思

3、。就进步论的观点而言,学习就是构建,儿童要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和经验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相比较起来,在进步教育体制下,儿童需要的是相宜的社会理解力,即儿童需拥有关于信念的信念,如儿童可以认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他们是否可以这样做,需要一定的反思。然而,在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中,儿童的道德发展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如果可以很好的认识并应用这一理论,将会有效地矫正儿童说谎及其他不良道德行为。二、相关研究综述(一)儿童说谎行为发生的研究随着20世纪80年代心理理论的兴起,发展心理学者重新开始

4、聚焦儿童的说谎行为,尤其关注2-8岁儿童说谎的发生和发生率。无论说谎成功还是失败,2-3岁的幼儿已出现说谎行为,并且在学前期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儿童一种比较普遍和频繁的现象。很多研究者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儿童的说谎行为。Lewis等人在1989年运用了一种抵制诱惑情境:让一个3岁儿童进入一个房间内,此房间中有一个吸引人的玩具。当实验者离开此房间时,指示儿童不能偷看此玩具。通过单相玻璃观察儿童的行为,并用摄像机进行记录。研究结果发现,33个3岁儿童中有4个没有偷看并说了真话;29个被试偷看了,其中3

5、8%的说了真话;-页脚---38%的说没有看,即说谎;还有24%的没有进行言语反应。这说明3岁的儿童已经会说谎了。[王卫星?幼儿说谎认知与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二)关于儿童说谎认知的研究心理学家Clara和WilliamStern最早系统研究了谎言。他们通过观察自己的孩子以及根据其他孩子父母的报告来系统研究儿童的谎言。他们曾列举了许多儿童早期谎言的事例,但他们认为这些事例并不是真正的欺骗,他们把这种“欺骗”界宁为“前谎言”。[刘秀丽.幼儿欺骗发展的研

6、究:从心理理论的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长春:吉林大学,2004.]皮亚杰是研究儿童说谎认知的代表人物。他在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过程中运用“对偶故事法”考察了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他发现,7岁以前的儿童在作出判断之前根本不考虑说谎者的动机,他们所关注的只是错误陈述本身与事实之间有多远的距离,却几乎不对说谎者歪曲事实的动机提出质疑。[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M].傅统先,陆有锉,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160-171.]同时,7岁以前的儿童把所有与事实不符的陈述统称为谎言,哪怕陈

7、述者只是无意间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也不例外。在这一时期,儿童主要根据谎言所造成的具体后果对说谎者进行评判,他们认为,说谎之所以属于不良行为,是因为它会使说谎者受到惩罚。皮亚杰认为,儿童直到10-11岁才有力认识到有关谎言真正的道德问题是它的欺骗意图,他把这一变化解释为儿童在具有了把自己从自我中心立场中摆脱出来的能力后所产生的结果。(三)关于儿童说谎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页脚---无论是对儿童说谎认知还是对儿童说谎行为发生年龄和发生概率的研究,都涉及事实、情景、意图和信念等几方面,不仅体现了儿童的道德

8、认知水平,也反映了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水平。事实上,许多研究者把说谎或欺骗行为的发生看作儿童获得心理理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Leekam(1992)。她认为,儿童说谎能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人信念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许多研究者试图通过对说谎和欺骗行为的研究达到在儿童日常生活或社会活动中研究其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目的,以期解决目前心理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关于研究方法、内容与结果等方面的争论。张文静、徐芬等(2005)通过创设“讲故事问问题”的情境,对儿童说谎认知与其心理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