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呐喊中人物形象

赏析呐喊中人物形象

ID:28041029

大小:4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赏析呐喊中人物形象_第1页
赏析呐喊中人物形象_第2页
赏析呐喊中人物形象_第3页
赏析呐喊中人物形象_第4页
赏析呐喊中人物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赏析呐喊中人物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赏析《呐喊》中的人物形象鲁迅先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他的创作题材主要有小说、杂文、散文三大类。在小说方面,鲁迅先生以力透纸背的笔力,简洁朴素的情节,精炼传神的语言,将他所处的黑暗的时代所造成的人性缺失和社会的阴暗刻画得入木三分,带给我们无限的震撼和思考;在杂文方面,他以犀利、尖锐、富有战斗性的语言,以发自内心的无比激动的呐喊,唤醒在睡梦中迷失自我的中国民众,作为与反动力量相抗争的有力的武器。在散文方面,很多篇目是蕴含着温情的美好的回忆,但更多的是战斗的呼声,是对残酷无情的黑暗社会的有力控诉,是对中国民众沉睡不醒的人性的悲伤。在

2、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塑造了很多平凡无奇,但却非常有代表性并且生命力持久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带给我们无限震撼。《呐喊》是一部巨作,虽然它的篇幅小,文章少,但是在文中揭露的中国却是针针见血。鲁迅一针见血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概括为奴性文化。他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对国民性的卑怯是深恶痛绝的,他一再针砭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淫下国民性的卑怯。李长之在《鲁迅作品之艺术的考察》中就指出:鲁迅的小

3、说创作“在内容上,写的东西都是一致的,就是写农民的愚和奴性”。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将儿子的命运寄寓在人血馒头上的懦弱的华老栓(《药》),一心想跻身于长衫客行列的落魄的孔乙己(《孔乙己》),因丢了辫子被女人当众辱骂的忧愁的七斤(《风波》),在多子、饥荒、苛税等压榨下苦得像个木偶人的闰土(《故乡》),都是乡土社会中的卑怯者,他们对于身受的压迫忍辱受屈逆来顺受。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命运和人生也有过不平和抗争,但最终都屈服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鲁迅将国民的卑怯视为国民性的主要病根之一,他以决绝的姿态予以抨击。从鲁迅笔下的人物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他们自身的悲剧命

4、运,似乎也看到整个社会的病态,或许每一个人物都是中华民族人民的缩影。笔者对《呐喊》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做以下具体赏析。一、《孔乙己》里的孔乙己一个悲剧的读书人形象。开篇便表明孔乙己身份的尴尬。“长衫”是读书人,他们是受人尊敬的,能坐着喝酒;“短衣帮”则是只能在散工后,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的人。但孔乙己在这里则是异物,因为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身份定会遭受人们的讥笑,不光“长衫”瞧不起他,连“短衣帮”也嘲笑他。他不被社会所融合。这也注定了他今后的悲剧的必然性。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他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好吃懒做,相当于一个废人。当

5、有人揭发他偷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一方面表明了他死要面子,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连辩解都要带上“之乎者也”。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几千年来抹杀了多少有识之士,磨去多少个性的棱角,它所塑造的是无数没有思想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他穷因潦倒、自命清高,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也许是对他最好的解脱

6、,这是多么讽刺!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资料文章中多次写人们嘲笑孔乙己的场景。在他用“之乎者也”来辩解窃书一事时;在别人问他是否识字时;在孩子们向他要茴香豆时;甚至在他被打断腿之后,仍能被作为取消笑的对象。还有“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原来,他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孔乙己应该是很喜欢小孩的,这从他教“我”写字,给孩子们茴香豆吃可以看出。这也体现了孔乙己内心的善良。但是作为孩子

7、的“我”却对他爱理不理,瞧不起他,吃茴香豆的小孩也嘲笑他,这也为孔乙己增添了一丝悲凉气息。“我”即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孔乙己是一个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喜剧人物,以喜写悲,使悲更悲。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孔乙己遭受了那么大的欺侮,在熟识的咸亨酒店里竟然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关切、同情,受到的仍是讥笑;对于丁举人的凶残行径,却也没有谁站出来表示一点愤慨和不平。中国封建制度下社会里人们之间的关系冷漠到了何等触目惊心、令人颤栗的地步!最后是文中值得琢磨的一句话:“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无法想象那个时代的人可以对死亡这么的轻描淡写,就连孩童

8、都如此的麻木无情。而人们关心着的是自己的腰包,就像老板想起了孔乙己,也只是因为那十九文钱罢了。“大约”是表估计的,“的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