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38104
大小:61.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看自然观在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应用方式和表现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看自然观在高校校景观建设中应用方式和表现途径摘要:自然观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景观建造当中,从古代哲学思想在造园手法中的体现,到现在广泛应用于现代高校的园区建设中,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在不断演化发展。本文试图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景观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筑形式、空间处理等方面加以论述自然观如何合理应用于高校建设,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提出新思路。关键词:自然观天人合一象山校区巧法自然校园景检索:www.artdesign.org.cnAbstract:Ast
2、hemaingardeningtechniqueinChineseclassicgardensviewofnatureiswidelyappliedtoallkindsoflandscapeconstruction,fromtheancientChinesephilosophyandthoughtinthegardeningofembodiment,nowwidelyusedinmodernuniversitycampusconstruction,initsdevelopmentprocess,evol
3、ving.Thisarticleattemptsfromthecampuslandscapeconstructionofarchitecturalform,overallplanning,spatialprocessingaspectsofnaturalviewofreasonableapplicationtoconstructionofuniversities,andtoputforwardnewideasforthecampuslandscapeconstructioninthenewperiod.
4、Keywords:ViewofNature,HarmonyBetweentheHeavenandHuman,XiangshanCampus,LearningfromNature,CampusLandscapeInternet:www.artdesign.org.cn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的总的看法。自然观出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释,不管从什么角度,或以什么态度看待自然,其基本的内容和特质这些共性是不变的,改变的只是在不同方面的体现与发展。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是我国文化史上三种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体现
5、了中国的人文精神,一种普遍的和谐智慧。这与西方哲学态度截然不同,西方哲学主要是以科学认知的态度看待自然,中国古代哲学倾向于以人文之眼看自然更趋于人性化,体现了一种感性认知,也因而形成人文主义的自然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即“天人合一”,把人的行为的合理性用整体和谐的角度去审视,要遵循天道,用仁智之心看待自然界山水。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依存、开发、掠夺、和谐。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现代设计师从美与形式及时尚文化的陶醉中逐渐转向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关注。
6、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景观设计中如何更好地体现自然观逐渐受到设计师的重视。体现自然观,不是简单地模拟自然,是将规划设计与自然之间用创造力和想象力找到些契合点联系起来,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更好的把自然观融入景观设计在我们学习自然、模仿自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现实问题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总是不能全面、理性地认识其并驾驭。我们试探把自然观与现代景观设计思想相结合,提出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一、在原始地景上进行保护性开发创造为了环境的生态平衡,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景观创作中一定要重视“自然”因素,充分利用自然。正如道家的“无为
7、”的行动观是首先要“无欲”才能无所作为,这表明对原生自然的尊重和保留态度。落实在设计中,要充分重视利用自然的“土、木、风、水、光、气、材”。对设计师而言,对于原始地景首先应该使人和自然之间相互和谐,可以通过对原始地景充分利用和合理再创造的方法来实现。校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上述方式完成其与自然如何和平共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选址在象山上,这座山不大,有大约五十米高,有两条小河分别绕过山的南北两侧,最后在象山的东端汇合,归宿是著名的钱塘江。在校园一期设计时,设计师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山边原有
8、的溪流、土坝、鱼塘这些自然要素,做了一些简单修整,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者把溪流中的淤泥清理出来,用在了建筑边的人工覆土上面,保留了西边芦苇的原来面貌,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闲暇时散步游览的地方。转塘这座城市近郊的城镇本来已经处于完全瓦解中,走向了城镇发展的边缘,新校园的建设起使其又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重新成为了一个具有归属感的中心场所,地方建造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延续。象山无形中存在于每座建筑之中,从中望去,象山已脱胎换骨。二、取材自然、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