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理解“理解性默写”吗?从初中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

我们理解“理解性默写”吗?从初中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

ID:28030613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我们理解“理解性默写”吗?从初中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_第1页
我们理解“理解性默写”吗?从初中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_第2页
我们理解“理解性默写”吗?从初中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_第3页
我们理解“理解性默写”吗?从初中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_第4页
我们理解“理解性默写”吗?从初中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们理解“理解性默写”吗?从初中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们理解“理解性默写”吗?——从初中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分析引发的教学思考作者/来源: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陈妍    发布时间:2007-05-23随着初中学业考试功能的不断变化,初中师生俗称的“中考”在形式、题型、分值等方面也在发生改变。自2004年起,在初中学业考试文言诗文默写一题中增加了“理解性默写”这种题型。以往初中毕业生统一考试中的文言诗文默写都是识记性默写,而2004年起初中毕业生统一考试中出现的理解性默写,其前提是“理解”:首先要理解题目问什么;其次对古诗文写什么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就目前

2、已出现过的理解性默写题来看,其考点大致可分为:表现手法、作者(人物)情感、含义主题、因果探究、综合等几类。侧重于考察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内涵、表现手法、抒发的情感等等方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正确地默写。中学生对文言诗文的感情从学生中普遍流传的顺口溜可以窥见一二:“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文言诗文的抵触。近年来理解性默写这一题型的出现,本意是为了改变以往一味抄、背、默的死读书,希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诗文,增加文化底蕴。而为了提高理解性默写的得分率所采

3、用的题海战术却使学生惧怕文言诗文的情况雪上加霜。教师往往把失分原因归结到学生头上。的确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统计出学生的错误率有多高,然而能否凭借此数据单方面地从学生身上寻找问题的症结?如果教师能够冷静地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出现和我的教学有什么必然联系吗?”也就是说,如果教师能够换一个角度来看试卷上出现的错误,从自己的教学入手来分析错误率出现的原因,那么是否也能从中发现一些教师自身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对我们的教学进行合理的反思呢?现汇总2004年及20

4、06年(2005年初中毕业生统一考试暂时取消了理解性默写)上海市各区县期末监控考、模拟考(这两次全区统考为各区县中考前最重要的两次考试)及三年初中毕业生统一考试中的理解性默写试题,抽取各类型学校的部分初三学生完成该汇总试题,就这份汇总试题进行分析从而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一些反思。案例一:2004及2006年的几次重要考试中有关《岳阳楼记》的理解性默写共出现过九次。其中五题问及作者的政治抱负;两题问及岳阳楼的景致;两题问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两题中有一题题目为:《岳阳楼记》中揭示“古仁人之心”内涵的

5、句子是“,”。对于该题学生答案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集中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另有百分之十五左右集中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百分之三左右的学生回答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姑且不论该题的题干是否准确清晰,单就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于以上三个答案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不甚清楚的、对《岳阳楼记》一文也不甚理解。纵观全文,范仲淹从其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起笔。滕子京与范仲淹既是同年,又共事多年,友谊深厚。范仲淹等人主张新政失败,滕子京被贬到岳州,同年范仲淹

6、本人被贬往邓州。文中“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看似交代岳阳楼重修的缘由,实则表明了滕子京在岳州的治理上颇有建树。作者对洞庭湖之“大观”略略带过,而就南来北往登岳阳楼的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着重发挥。先叙述迁客骚人观阴雨绵绵之景而“感极而悲”。“感”的是“去国”,“悲”情照应了“忧”、“畏”之情;后叙述迁客骚人观昼、夜美景,一时忘了“宠辱”露“喜洋洋”之情。再探求古仁人之心与以上二者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借此表明自己要像古仁人那样学习,以此自勉,同时也勉励好友滕子京。再结合范仲淹当时

7、的处境:在政治改革彻底失败,一干人等纷纷遭到陷害,全都被贬出朝廷的现状下,范仲淹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宣言,不得不让人为他崇高的精神境界而折服。文中“古仁人”一段尤为重要。古仁人与迁客骚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身为朝廷官员时能为百姓考虑,身为平民百姓时会时刻担忧天子的朝政。那么是什么内在的力量使得这些古仁人能够不顾个人的处境、得失,而一心为天下苍生呢?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与政治抱负。如此分析可

8、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精神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对待荣辱的坦然心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忧国忧民的抱负之志。由精神境界到坦然心境再到抱负之志,其脉络清晰可见。换句话说,精神境界是“因”,坦然心境和抱负之志是从两个方面论述的“果”。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命题的题干语义指向不明确,因为,古代仁人之心之所以不同于迁客骚人,就在于他们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坦然的荣辱之心和远大的抱负。这三者缺一不可。仅让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