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行为的合理选择:消费者均衡模型的一个应用

报考行为的合理选择:消费者均衡模型的一个应用

ID:28000734

大小:47.5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7

报考行为的合理选择:消费者均衡模型的一个应用_第1页
报考行为的合理选择:消费者均衡模型的一个应用_第2页
报考行为的合理选择:消费者均衡模型的一个应用_第3页
报考行为的合理选择:消费者均衡模型的一个应用_第4页
报考行为的合理选择:消费者均衡模型的一个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报考行为的合理选择:消费者均衡模型的一个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报考行为的合理选择:消费者均衡模型的一个应用摘要:本文在教育商品“品性”的基础上,针对报考行为面临的选择中明显存在专业和学校替代关系的问题,通过引入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均衡模型对考生的报考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一定的经济预算约束下,考生报考在专业和学校之间应当如何做出合理选择,并就模型的应用做了探讨。关键词:报考行为合理选择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教育消费均衡1994年以前,我国对普通高校按计划招收的大学生实行公费培养、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的政策,大学生的培养成本绝大部分由国家财政负担。1993年,普通高校生人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5310元,占普通

2、高校生人均财政预算内、外教育经费支出6442元的82.4°%。这个比例到1994年又提高到84°%。这无疑使高等教育经费的短缺雪上加霜。高等教育投入增长实际上已处于难以为继的地止/p*O为了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当时体制内可供选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压缩招生;二是挤占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这两个办法实际上都行不通,因为前者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更加匮乏,后者会使义务教育更加困难。于是各地高校纷纷探索体制内改革的新方式,就出现了高校招生收费的“双轨制”。“双轨制”就是对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计划内招收的学生实行公费,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计划外招

3、收的学生,可缴费入学,或通过“委托培养”的方式缴费入学。但双轨制招生明显存在制度缺陷和机会主义问题。“双轨制”如不及时改革,就会造成教育腐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的要求,从1994年起,高校招生不再有计划外指标,不再分公费和自费,实行“并轨”,改为缴费上学,即由学生分担部分培养成本。改革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先在50所高校试点。第一批改革试点推出后,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学校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意见时,竟出乎意料地得到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拥护。经过总结第一批试点的经验,对方案加以完善后,第二批240所大学扩大试点也非常平稳地展

4、开了。第三批试点除当时农业、地矿、师范等特殊专业外,基本上都全面平稳地推开。前后用了6年多的时间,到20⑻年末我国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基本完成。②高等教育收费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考生的选择行为和预算条件及其教育预期,以下本文将对教育收费改革对考生的影响及其对应性的行为选择做一实证分析。一、教育收费引发的预算约束问题:考生和学校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教育成本转移的过程:即从由国家财政负担转向由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承担。对教育成本的负担无疑直接的“硬化”了考生和家庭的教育支出预算约束。而这种教育支出预算约束的改变,对报考行为的

5、选择会产生重大影响。收费改革之前的教育成本在1994年以前多半有政府承担,学校通过“双轨制”在国家招生计划之外,自主招收一定额度的自费生,以此缓解教育资金匮乏的危机。从这一点看,在当时教育成本引发的预算约束,主要停留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层面,而只有部分自费生面临个人教育支出的预算压力。“并轨”改革则将教育成本的一个部分转移给了所有需要接受教育的人(而这部分人也是在高考制度选择的资格认证失败后才面临预算约束的),这使得教育支出的预算约束带有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源于教育本身带有的公共品特征。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考生报考和高校招生的行为都是在既定的高考

6、制度之下进行的,所以本文分析将高考制度视为招生和报考行为的一种外部制度环境。它是一种带有资格认证性质的博弈规则。教育收费后,使得教育支出在更大程度上具有商品消费的性质。如果我们把考生看作消费者,把学校看作供给者的话,那么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理论对此就具有适用性和解释力。对考生而言,教育收费直接增加了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由此形成的预算约束由以前财政支付对个人形成的“软约束”转化为个人或家庭直接支付的“硬约束”。软约束由于不是直接的和收入对应,对考生的报考行为选择影响并不是实质性的;而硬约束则由于和收入的直接对应,会对考生的报

7、考选择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被看作“经济人”的考生,同样会通过简单的成本收益比较,来实施报考行为。由于各个专业和学校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考生和家庭需要考虑自身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来选择报考专业和学校,并试图实现教育收益的最大化。对学校而言,教育收费其实只是改变了教育经费的来源问题。如果我们把财政支付的方式称作教育经费的外源式间接融资,那么教育收费制度则将高校的融资方式转化为外源式直接融资。财政支付的外源间接融资很大程度上受到财政支付能力、税率和税源的限制,实际表明,通过财政支付的教育投入方式效果并不理想。而收费制的外源式间接融资则可以摆脱财政的限

8、制,从而扩大和保障了教育经费的来源。因为高等教育的准公共品特征,它是每个人必需的消费。从教育资源的供给者角度看,对学校的行为目标进行货币化具有一定难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