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97215
大小:11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中西方企业营销比较8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西方企业营销比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多元化、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本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事业的巨大进步,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营销策略已经进行并在加速进行深刻的变革,各种营销思想、观念、理论与策略不断地生长、成熟与完善,不仅影响着本国企业的营销决策,而且影响着他国企业的营销决策,甚至是影响整个世界市场的营销趋向。因此,分析比较中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理论、策略的精华与糟粕,总结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揭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企业营销活动的基本规律,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营销水平,增强企业搏击国
2、际市场的能力,寻找我国企业营销的正确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拟从中西方企业的营运环境、营销观念、营销策略等几个主要方面做一比较分析。 一、中西方企业市场营运环境比较 通常所指的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企业营销的各种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社会经济、人口统计、科学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宏观因素。这里的市场营销运作环境与上述含义不同,主要是分析企业从事现代市场营销活动应具备的主客体条件。市场营销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西方国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因此,市场营销运作的基础和土壤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市场营销的充分运作至少需要具备三个基本
3、条件:一是企业要有独立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二是具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三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依据上述三点,对中西方企业市场营销运作的主客体条件做以下比较分析。 1、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是企业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 从目前西方国家来看,虽然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条件不同,所采取的市场经济模式不同,但由于一开始实行的就是市场经济制度,因而在这些国家里,企业具有完全独立自
4、主的经营决策权利。以美国为例,美国实行的是“自由企业制度”的市场经济,私人可以自由地开办和经营企业,除电力和邮电部门外,都不需政府批准,可以自由地选择经营方向,独立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私人企业可以自由雇佣工人,自由的采购原材料和制定商品价格,自由地参与市场竞争,盈亏自负;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销售,都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作出决定,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主要是通过各类法律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活动环境,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因而,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实行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企业作为市场营销主体的地位是充分的。.---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5、济体制,企业既不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也不具有独立经营、自主生产的权力,因而缺乏市场营运的最基本的条件。经济体制改革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作为独立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地位虽然在理论上得到确认,但在实践上还有一个较长时期的转化过程,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可以说还不是市场经济意义下的真正企业。首先,企业还没有做到完全自主经营,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8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按经营者对企业改革诸方面进展情况的判断,企业应拥有的各项权利还没有完全落实(详见表1)。可见,企业的经济活动还一定程度上受上级行政部门的包揽或干预等;其次,企业经营还存在只负盈不负亏的情况。如原
6、国家体改委曾对6个省市898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自负盈亏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亏损的160户企业中,亏损的处理情况是:挂帐的占47.2%,自补的占35.5%,财政补贴的占7.1%,其它占5.1%。企业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但又不完全承担相应的责任与风险,企业经营亏损,仍由国家兜着或变相的转嫁给国家,这就使企业继续存在对国家依赖的心理,减弱了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压力。总之,企业经营上的非完全自主性和企业经济利益实现上的双重依赖性,使企业既缺少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拥有的各项权力,又缺少按市场需要改进生产、提高质量,搞好经营活动的外在压力。因而,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国有企业距自主经营、自负
7、盈亏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表1 企业改革诸方面进展情况的判断 完全实现 部分实现 没有实现企业经营自主权 59.5% 38.2% 2.3%合理有效的分配机制 27.4% 60.4% 12.2%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 30.4% 53.0% 16.6%企业法人财产权 4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