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川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下册)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呈。589年,隋灭陈,统一了全国。2、隋文帝的治国措施:①政治上:勤勉治国,锐意革新,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②经济上: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Vf俭。(使隋朝国家a庶,社会繁荣的局ifti,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3、评价隋炀帝:①功:丌隋朝人运河,设新仓,甫丌丝绸之路,二次派人去流求(台湾),J•:式创、科平制。②隋炀帝是有名的暴君,好大•功,建尔都洛m,对高丽用兵,加重人k负担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4、618年,个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
2、安。5、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位,年号贞观。(材料:“水能载舟,亦能祖舟”)为什么说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1〉吸収隋亡教训,懂得为君之道,遵从兼听则明,偏位则暗的古训,做到广开H〈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是:①选用以吏,提高行政效能。(任用讼孙无忌、房幺龄、杜如晦、魏征等能P.)②轻徭溥赋,減轻衣民负担。(唐朝时发明先进的农具:曲辕帮和筒车)③簡法释刑,_修负:法律_《贞禱》。④重视教直,__大力接莽。⑤实行恩感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民族称为“天可汗”)〈3>巾于唐太宗推行幵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取治m
3、明、.社会安定、w力弾盛的局服,史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一少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说唐人宗足我国人代杰出的政治家。6、评价武则天.•是我M历史上唯•的女$.帝,690年即位,改国号为周。功:招揽人才,提拔茧川姚崇、宋憬:组织编'4农V,兴修水利、栽桑养蚕,减免赋税和徭役,S视考核地方宵。史称武则大的统治A•釘“贞观遗风”。(材料:“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唐朝的继续繁荣起承前启f的作用。为纪念武则天修建的寺俩:W川广元的皇泽寺。过:似她为达到n的,不惜耍阴谋诡计,滥杀无辜,重用酷山等。7、庸玄宗(乎隆琅):712年即位,前期年兮开元。他勤于政事,励精图治。<1〉唐玄宗的治
4、国措施:(材料:“忆昔开元全盛闩,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①任用贤能。(姚崇、宋憬)②重视农业,发展生产,扩人耕地,兴修水利③整理财喚,jn理土地和户u,减轻人比负抱。④实贫“宽fc”的原胤,崖除:二呰酿刑苛法。_愈倡导节俭_。_〈2〉唐玄宗时,“贞观之夙一朝重振”,经济文化有新发展,唐朝进厶鼎盛时期,史称唐玄宗的统治为“幵元盛世”。8、科举制度的创立:(材料:“天下英雄,都如吾彀中矣”“国家取士,进士之科”)<1>W:九品屮il:制不能选拔!li优秀人1。而隋朝急需人1。<2〉过程£隋文帝时废除科举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吋幵设进丄•科,标志科举制度正式形成。<3
5、>唐朝时科举制得到完莕,表现在:(材料“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①基木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材料:“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②内容:分常科(进士科、明经科)和制举(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③碑则大吋开创“殿试”的先河。<4〉意义、影响:科举制作为一•种新的选官制度,表明我闲古代的选官制度己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考试为主,通过嫁为公平公开的考试,一批冇a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扠,__>周工疆家政扠[这-制度沿用Tuoo多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9、唐朝的民族关系:用和亲、封赏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实行丌明的民族政策。
6、赞r布第一次统一r青藏高原。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齿太宗吋,把jc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洩松赞干布②廣中宗吋,把余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①穴带珠丹上Iii唐朝皇帝说:叶蕃与唐已经///屈力•家②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建立会盟碑(大昭寺门前)(材料:“唐太宗:肉占皆贵中平,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喜共革之不作…”〈2〉云南的六沼是紳族和白族的祖先建立的,其中的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唐朝与南诏的关系:①庫玄宗时,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砌王。①;r•寻塔:体现南诏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3〉回纥足维吾氺族的祖先。后来称为“回鹘”。(材料:“M鹘衣装I叫鸺马”)唐朝与回纥的
7、关系: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可什:②M纥曾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10、唐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①円本特十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为R中文化交流作iIi重大贡献的R本人是:令海、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各。②唐朝髙僧鉴真不畏艰险,东渡H本,讲授佛学现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U本佛学、医学、建筑、雕塑水平的提高,深受中日人民的尊敬。(材料:“鉴真盲目航东海,…照太清。金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唐朝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西游大竺(印度半岛)求取佛经。是我国著名的岛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著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