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

主题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

ID:27986067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主题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_第1页
主题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_第2页
主题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_第3页
主题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_第4页
主题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题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主题: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作者:王慧组别:高校本科组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电话:0759-2383189邮箱:645560619@qq.com地址:广东湛江市湖光岩东广东海洋大学行政楼526室邮编:5240885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付诸实施,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要求,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高等教育格局中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共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探讨如何提高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远大目标时,不少有识之

2、士把目光投向了传统文化。如何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运用传统文化培养品德高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切入点何在?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关于传统文化关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以下两点。第一,传统文化不等同于古代文化。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制品,而是把前人继承、选择、创新的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传递给下一代的部分。它既包含古代文化,也包含近代乃至现代已被社会所认同的文化;既包含本土文化,也包含被吸收、消化了的外来文化。事实上,每一代人作为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一方面使传统文化

3、转化为自己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使传统文化得到改造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因此,当人们吸收传统文化,使之转变为自己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时,传统文化也就具有了不完全等同于先前的特点。传统文化只有在继承发展中才能得到保持和弘扬,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不断走向成熟。当然,这种发展只能是内在于文化传统的历史性演进。因为人是文化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存在,文化在历史中凝聚为思想与实践的传统。不可能有离开人的传统文化,也不可能有离开传统文化的人。第二,人性、修养、博爱、自然等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主要有

4、四:①“性本善”的人性本源观。“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孟子·告子上》认为道德是天赋予人的义理之性,是至纯至善的。将“恶”归结为人的气质之性障蔽了天性的发展。因此只要教人警惕“情”的变化,使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就可以防止中“恶”。②以“心”为本重“修身”的个体修养路径。认为道德的起源在人“心”,强调以“修身”为重,认为人心自有一种力量,“正己”便可“正人”。建立了道德认识,诚意正心,完成了自我人格的超越,一个人就能由内而及外,达到与人伦秩序和宇宙秩序的和谐。孟子进一步指出,只有先“修身治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5、。③从“仁”及“人”的博爱理念。“仁者,人也。”(《论语·述而》)孔子、孟子、荀子都曾就此作过详细的论证。孔子认为,“仁”最根本的含义就是“爱人”,要把人真正当作人来对待。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乾》),“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西铭》)。不难发现,上述思想在儒家学说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这同时说明,儒家思想和文化虽然并不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但确实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5二、运用传

6、统文化立德树人的必然性笔者认为,在高校中运用传统文化建设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有其必然性。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页)。任何人都不同程度地浸润于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无时不在对当代人发挥着作用。也就是说,运用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有其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中的某些负面因素需要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予以匡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强烈的自

7、我意识为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但这一自我意识在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中似乎又难以回避地膨胀为对负面人性的刺激,导致人们价值观的倾斜,将人的价值归结为自我价值,同时在于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的途径是自我设计、自我奋斗。尽管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会产生相应的法律、法令来限制人性中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并以此来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但其作用的方式却是通过一系列规则对人性加以外在的钳制,而不是内在的润泽。结果是导致人情丧失、精神空虚和自我中心主义。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贵理斥欲等价值评

8、价中的精华,无疑是医治极端个人主义的一剂良药。可见,运用传统文化立德树人还有其现实必然性。三、运用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切入点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伦理价值取向,以扬善抑恶为核心,以真、善、美相统一,以道德教化为目的的伦理型文化。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无不打上不同阶级和相应时代的烙印,但强调文化中的德性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