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66792
大小:55.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教学实效。下面结合本人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一、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两个尊重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理念。教师要站在“培养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高度,视语文教学为发展人的途径,视语文学习为人的发展的一种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1、尊重学生的选择。赞可夫认
2、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毫无疑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便是触及学生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例如,阅读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有把握读得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课文中写得最好的词、句子划下来等,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从内心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2、尊重学生的体验。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亮点,不断地加以鼓励、引导,绝不
3、将自己的理解、体验与感受强加给学生。例如,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合理的看法,说出一个问题多个答案,发展学生的个性,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要求教师采用三种手段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是其显著的心理特征;对事物的认知,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让小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参与,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从激发学生兴趣、稳定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全身心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1、
4、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更谈不上自主了。因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些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尤为重要。例如,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时,为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以下开场白:“小朋友,今天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当学生猜出谜语以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对呀,这就是花生果。看到题目,你们有哪些想法?学生纷纷提出疑问:“花生果有哪些特点?小松鼠有没有找到花生果?他怎样找到花生果的?”学生
5、的提问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希望在文中找到答案。于是他们积极探索课文内容,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2、稳定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后,有必要设计多种教学形式,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发起来的兴趣。例如教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识字4》,在复习巩固生字时,我采用招聘“小小公园管理员”的游戏活动形式,课前将写有“绿树、红花、宝塔”等生字的卡片和课文插图分发到各小组,然后告诉学生: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公园管理员,就必须将生字卡片贴到相应的景物上。小组合作,看哪一组贴得又对又快。形式的改变
6、与教师的激励,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在他们的努力下,不仅生字得到了巩固,而且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课程资源除课堂教学外,还有课外学习资源,内容十分宽广、丰富。语文教学不仅在课堂充盈着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还应当开辟教室以外的语文学习渠道。新课程标准的施行,更要求我们教师注重:课前,让学生收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资料;课堂上,鼓励学生把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运用语言反映真实的生活和思想;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有关书籍,拓展视野,巩固强化课内语文学习。三、培养自
7、主能力,要求学生养成三种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达到发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目的,还必须使学生养成三种学习习惯,即倾听的习惯、质疑的习惯、合作的习惯。1、养成关于倾听的习惯。“乐于倾听”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学习习惯。在一年级第二册的教材上就有体现。在学生上课时,他们要倾听老师的讲解、提问,还要倾听同学的交流、发言;要针对别人的意见作进一步的研究或质疑,前提是在别人发表意见时要虚心倾听。因此,课堂交流时,教师首先应专注倾听,做学生的楷模;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当同学在发言时,教师
8、要激励学生认真听、认真想,并采用一定的“诱导模式”。比如:“他(她)读得怎样?”“这样回答全面吗?为什么?”这样将学生推上评判席,逐步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2、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因此,教师除了做到上述“两个尊重以外”,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问”的空间,提供"问”的机会,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要积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