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63615
大小:57.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创作风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创作风格[摘要]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艺术歌曲无论对诗歌的选择,对诗句的配曲还是钢琴伴奏方面都有其独特风格。[关键词]艺术歌曲德彪西创作风格艺术歌曲是音乐艺术中重要的音乐体裁,是集艺术性、抒情性、文学性为一体的声乐形式。许多作曲家对这体裁形式都有所涉猎,如音乐大师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等都有著名的艺术歌曲创作流传于世。[1]法国著名的印象派作曲家代表人物德彪西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风格和上面所提及的音乐大师们的作品风格却截然不同。众所周知,在众多的作曲家屮,德彪西的创作风格
2、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并以他的标新立异,新颖独特风格著称。而他的这种创作风格也突出地反映在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中。他创造性地运用了新的音调、新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具有法国特征的、新颖的、充满意境和朦胧色彩的艺术歌曲形式。艺术歌曲虽然不是德彪西的主要创作领域,但却始终贯穿了他的生。他从小就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喜欢学习和借鉴这些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创造性。他的歌曲创作就常常是他创造新奇事物、新奇想法的“实验基地”,同时也体现出他的风格和特色。德彪西一牛写了六十多首艺术歌曲,虽然不算太多,但都是法国艺术歌曲中的精品。[2]一、歌曲创作特点
3、1、对诗歌的选择德彪西的创作个性首先表现在他对诗歌的选择上。德彪西和舒曼一样,是一位有高深文学修养且对法国诗歌有高深见地的评论家和鉴赏家,他对诗歌选词严格、讲究,他只给本国人所写的诗歌谱曲,诗歌必须是法文的。[2]由于从小就受新诗的影响,加上曾经参加过马拉美著名的“文学沙龙”,与著名的象征派诗人魏尔兰、马拉美等有过密切交往。德彪西十分欣赏他们的文学作品,他对象征派诗人朦胧、淡雅的诗风很感兴趣,对这些象征主义诗歌爱不释手,并在这类作品中找到了接近于他的主题和新艺术手法运用的空间。尤其是他在魏尔兰的诗屮找到了一种默契,魏尔兰诗中
4、暗含暧昧、模楞两可的朦胧感在德彪西的音乐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他共为魏尔兰创作了18首歌曲,并在创作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2]2、对诗歌配曲的旋律特点在歌曲创作技巧上,他最初是追求古诺、马斯奈的法国式风格,并受福雷艺术歌曲的影响还未体现个性。从《被遗忘的短歌》开始基本体现了他的音乐个性。首先,他注意诗歌的立意和气氟,不仅要有优美的旋律,也要根据对诗歌的感受的来表达诗歌的内涵。其次,他非常忠于诗歌的韵律。在德彪西的歌曲中歌词的韵律、语调的抑扬同音乐的乐思之间常体现出一种完美的协和与高度的平衡。歌曲常以一种像说话样高度吟诵的方
5、式表现,很少有气息宽广的线条。他的歌曲旋律线条随着歌词的结构抑扬顿挫、法语节奏而起伏变化,这主耍是印象主义诗人追求词藻声韵的微妙效果,给了德彪西以很大的启迪,并在音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从而形成了一种含蓄的暗示多于热情直率的表达的创作风格。[3]另外,歌曲的旋律常以短小的动机缀合而成,避免了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重复、扩充、发展等手段。乐句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气息悠长,而是经常出现不对称的旋律片段,以一种随意、模糊的结构把人们带八所描绘的意境屮,从而使诗意、乐思和语言有机的融为一体3、钢琴伴奏的运用众所周知,在艺术歌曲创作屮,
6、钢琴伴奏咅斥不仅仅是起陪衬作用,它与旋律、歌词等其它因素共同构筑着艺术形象。由于钢琴乐器具有丰富的音响表现,往往在艺术歌曲中起着刻画形象、营造氛围等重要作用。所以,艺术歌曲创作中,作曲家对钢琴伴奏音乐的创作是从整体上考虑的,优秀的艺术歌曲其钢琴与演唱在音乐上是相辅相成的。[4]德彪西的钢琴伴奏同样是体现出他的创作个性,德彪西为和声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他对和声语言的运用不仅运用到他的器乐作品中,也运用到他的艺术歌曲伴奏中。他以半富的色彩对比、新鲜的节奏和织体建立自己的音乐基础,他打破了传统的大小调和声体系,对古教会调式音阶、中
7、国五声音阶尤其是全音阶加以广泛采用。还采用频繁模糊的转调、多彩的和声对比及没有解决的和弦“序列”等手法描绘诗歌,音调、和音、节奏型的变化细腻,不仅营造出诗歌的气氛和意境,还起到描写和唤起情绪的作用。二、代表作品简析《木马》是德彪西为魏尔兰的诗《被遗忘的短歌》所谱的曲中的一首,歌曲描绘的是一位疲惫、饥饿的穷汉强颜为欢地骑游乐场的木马以忘掉他的孤独贫困和烦恼的情景。[2]全曲采用了丰富的表情记号,色彩对比鲜明的和声多变的织体来表现穷汉的神情和游乐场的热闹的场面。尤其是这首歌采用了频繁转调的手法来描述内容,通过调性的不断转换,象征
8、木马的旋转和情景的变换。歌曲首先从E大调开始,主题不断的在各个调性上变化,第2、3次出现在bE与G大调上,快结束处,又转向B大调和bB大调。最后,歌曲又回到E大调。与此同时,作者还运用伴奏织体的变化来表现场景和环境,使歌曲形象生动。这首歌的伴奏带有造型的因素,首先,8小节的前奏运用了在颤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