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63160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城市供排水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城市供排水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谢秋仅(陆河县建筑工程公司广东汕尾516700)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A一、城市供排水工程运营管理模式城市供排水工程是一种需要以固定网络来传输服务的基础设施,其产业链形态:原水一制水一售水一污水处理。几年来,城市水务改革都是围绕产业链的市场化这条主线来进行的,即在产业链的环节(单元)中或整体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由于各地实际情况、改革出发点、改革目标不尽相同,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但从服务的范围与形式上,归纳起来可分为系统服务和单元服务两种类型。(-)系统服务类型系统服务的范围包括
2、从原水到排水整个产业链系统,或者从原水到售水的供水系统,或者单独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系统服务的最大特点是企业育•接向公众服务并向公众收取服务费,其具有以下服务形态与特征:排他性强,一定范围内、一定期限内,只有一个企业整体经营;发展空间较大,可扩展性强,对应的经营风险也大;服务价格受政府调控;项目风险在于市场总量的判断、价格政策和价格到位程度,以及公众对服务的满意程度等。(二)单元服务类型单元服务的服务范围是水务产业链的某个单元。单元服务具有以下服务形态与特点:企业不直接向公众服务,也不向公众直接收费;排他性弱,甚至不排他,一定范围内、一定
3、期限内,可有多个经营者,但政府需要满足每个单元经营水量的基木要求,有“固定回报”的隐患;虽然有一定量的保障,风险小,相应发展空间也小。二、水价制度建设通过价格形成机制和财政补贴机制的改革,实现由计划机制向以市场机制为主配置资源的转变。供水价格和排污收费关系到投资者的积极性、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科学可行的财政补贴机制,使其既能刺激企业投资,主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又能满足公众利益的要求,保证城市供排水工程的良性运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2009全国两会期间表示:根据国务院积极推进
4、水价改革精神,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调整了水价。根据最新统计,全国36个大中城市平均供水价格为每立方米3.77元(含污水处理费),比上年同期提高4.7%。但长期以来水价构成不合理和水价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因此,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一)供水价格由于各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水价的形成既要考虑供水单位的成本补偿和合理的利润,也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同时,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城乡水
5、价格、污水处理价格和再生水价格的监督和审查。对小型村镇饮用水工程,为保证工程日常运行、维修和更新改造,水价按供水成本计收,不应以营利为目的。(二)排污收费城市污水的排污收费办法是通过收取自来水费时收取,即提高水价。0前,有些农村地区也己经开始收取生活污水排污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不久将可以做到城乡排污完全收费,并会逐渐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此外,还应积极推广小型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如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这种处理方式先期少量资金投入后,几乎不需要后期运行费用,即能自动处理生活污水,可以有效解决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排污收费问题。
6、三、节水、污水处理制度(-)节水制度实践表明,多数情况下节水的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节水技术改造的投入远大于直接收益。在一定意义上说,节水是政府行为,政府应发挥在节水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但这样并不是让政府把节水包揽下来。节水的目标任务最终要通过每个用水地区、单位、用水户完成,用水者是节水事业的主体。要通过法律手段规定用水户在享有用水权利的同吋必须承担节约用水义务,负担一定的节水投入。企业应把节水投入计入生产成本,居民应把所负担的节水投入看作必要的消费开支。可以通过组建用水户协会等方式,让用水户参与节水管理,调解用水纠纷,就节水重大问题民
7、主协商,向政府提出意见建议,监督水价调整和水费使用管理等。将“国家所有”的水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使用水权量化到各地区、各单位,使“以供定需”原则落到实处。这个问题不解决,需水要求将永远膨胀,节水不可能真正产生内在动力。节水制度能否良好地运行,关键是解决节水投入来源和节水设施运行维护费用。(二)污水治理制度水质污染造成的水危机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精神和实质全面贯彻和体现于城市水污染防治中,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废污水的处理和冋收利用率偏低,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废污水的
8、排放量却数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加,这势必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中国将面临水资源短缺、废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加重的压力。参考文献:⑴周鑫根•浙江省城乡一体化供排水体系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⑵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