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59737
大小:289.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2-07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引 言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速度飞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已经不仅限于某个领域的竞争,而是国家的整体素质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将步入一个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化社会"。学习和不断提高素质将贯穿人类生活的全部领域和人生的全过程。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各个环节,只有具备相当水平的科学素质的人才能胜任。低科学素养水平的公众群体不仅无法承担本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建设,而且将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1996年的调查是我国第三次(第一次1992年,第二次1994年)全国性的公众科学素养的
2、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20个县(城市区),覆盖面达到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样本量为6000,约为我国人口的20万分之一。收到有效问卷4465份,占总样本量的74.42%。有效样本量达到社会学一般要求的有效数量。这次调查是成功的,能够说明我国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水平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本章将根据1996年的调查结果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程度、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群体差异(性别差异和文化程度差异)、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的差异等进行描述与分析。 根据国际调查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具体国情,1996
3、年的调查中除了保持了原有的调查题目以外,又增加了对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了解程度、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迷信的程度和对未知现象的看法等的调查。以便能够更全面第了解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第一节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变化-..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引 言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速度飞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已经不仅限于某个领域的竞争,而是国家的整体素质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将步入一个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化社会"。学习和不断提高素质将贯穿人类生活的全部领域和人生的全过程。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各个环节,只
4、有具备相当水平的科学素质的人才能胜任。低科学素养水平的公众群体不仅无法承担本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建设,而且将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1996年的调查是我国第三次(第一次1992年,第二次1994年)全国性的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20个县(城市区),覆盖面达到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样本量为6000,约为我国人口的20万分之一。收到有效问卷4465份,占总样本量的74.42%。有效样本量达到社会学一般要求的有效数量。这次调查是成功的,能够说明我国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水平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本章将根据1996年的调查结果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
5、平、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程度、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群体差异(性别差异和文化程度差异)、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的差异等进行描述与分析。 根据国际调查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具体国情,1996年的调查中除了保持了原有的调查题目以外,又增加了对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了解程度、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迷信的程度和对未知现象的看法等的调查。以便能够更全面第了解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第一节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变化-.. 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各国的专家学者逐渐地对什么是科学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的测度标准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
6、了一整套指标体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不是指对科学技术的某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对所有的科学技术状况具有非常高的水平的了解,而是指的基本的了解。这种基本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了解。如果一个公众对科学术语和概念没有基本的了解程度,那么,就不能理解大众传媒中的科学技术进展的报道和科学信息,从而也就不可能提高科学素养。如果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不了解,就不能分辨伪科学和科学之间的区别,从而也不可能具备科学精神。如果一个公众不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那么,就不能自觉和有效地认识到科学
7、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的局限性,从而也就会影响公众对科学的作用的理解,科学事业就又可能失去公众的支持。在这三个标准的内容中,专家们又精心地设计了测试题。公众科学素养的三项标准和这些相应的测试题目已经构成从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通用标准指标体系的基础。 为了能够使我国的调查能够得到国际的承认和便于与各国进行比较,我们采用了国际间通用的调查标准和测试题目。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也相应地设计了适合中国特点和我国公众比较熟悉的科学技术问题,用以测度科学素养的辅助试题。为了能够观察我国公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学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