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57853
大小:63.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老志诚生平简介及钢琴作品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志诚生平简介及钢琴作品浅谈摘要:老志诚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家,是我国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第一人。在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史上,老志诚的创作处于萌动时期向繁荣时期的过渡阶段,具有重耍历史意义。其代表作《牧童之乐》便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并在1934年美籍俄裔音乐家齐尔品(Tcherepin)征集中国钢琴作品的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与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齐名,被称为南北“牧童”。关键词:老志诚南北牧童艺术特点历史意义一、牛平简介老志诚与王洛宾、曹试廿被誉为北师的“音乐三杰”,老先生自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到其留校任教,并兼任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以来,他
2、见证了大半个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变迁,无论是在资历上还是其所做出的贡献上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前辈。老志诚先牛生于1911年,卒于2006年,是我国二三十年代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在中国音乐史上可称为“三朝元老”。老志诚先生自幼受民间音乐的熏陶,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学习钢琴,先后跟随吴伯超、土常青等学习钢琴,后又师从赴法留学归国的李树华老师进行深造。1931年,他在北平师范学校成功的举行了个人毕业音乐会,是我国最早在北京举行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的钢琴家,被誉为“我国近代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第一人”。二、钢琴创作特点《牧童之乐》无疑是老志诚代
3、表作之一,创作于1932年,正处于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便是用西方传统技法来演绎中国传统音乐风韵。这部作品是在老志诚先生游玩于香山Z后,对北方田园风情和牧童放牧之景的感慨之作。通过与《牧童短笛》的对比,可以明显感受到生活环境对音乐创作的影响。自古我国就形成了南放柔美北方刚健的音乐特点,这与英地理环境的差异有紧密联系。北方气候干燥,山水之间展现着粗犷与刚烈之美,与南方江南水乡,清秀柔和之美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音乐创作z中,与《牧童短笛》小巧玲珑,起伏平缓的特点相比,《牧童Z/》表现更多的是自由豪边,起伏跌宕,长气息的乐句犹如回荡在空旷山野间的冋声。
4、这些不同的生活体验决定了这部作品的整体风格特点。每一位音乐家在创作时都会受其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限制,在创作《牧童之乐》时,老志诚年仅21岁,但已冇近12年较为专业的钢琴学习经验,从这部作品中不难发现有许多高于当时钢琴发展水平的演奏技巧,对节奏、和声的使用游刃有余,而不是生搬硬套。根据文献记载,老志诚并没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的作曲学习,而是凭借丰富的钢琴演奏经验和创作热情,在琴键上进行大胆的实验,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倾注于钢琴之中,所以可以说《牧童之乐》是一部即兴之作,所传达的信息更多的是情与景的结合,有着自己鲜明的独创特色,这也是作品他的作品不同于当时的学院派的原因之一
5、。另外,在师从李树华老师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许多法国流派的音乐,并经常听到李树华对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演奏,在这一潜移默化之中,老志诚的钢琴创作中无意间也会流露着印象派的风格。这也是为什么齐尔品会说这部作品有点像德彪西的东西的原因。三、时代特征1915年由赵元任编写的《和平进行曲》,作为由屮国人创作的第一部钢琴曲,开启了中国钢琴发展的萌动时期,此时期的创作主要是对中西文化融合的探索,主要以赵元任、老志诚、萧友梅等音乐家的创作为中心,在这些音乐家中老志诚是唯一自幼便学习钢琴,并以音乐为本职的音乐家,所以在近现代音乐史上视老志诚为“北平钢琴界的核心人物”,其创作于19
6、32年的《牧童Z乐》,既是萌动时期的巅峰Z作,又是繁荣时期的开篇之作,其作为过渡时期的作站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正如杨仲子所说:“我以为老志诚的《牧童之乐》可以说是具有中国民族风味钢琴曲的开山Z作/他代表了萌动时期的探索结果,也为Z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启了中国钢琴发展的繁荣时期。在30年代初,无论是音斥发展环境还是专业咅斥教育条件方面,南方远远要优于北方,尤其是以国立音专为主的各专业院校,在音乐史记载中也是以此阵营为主,而对当时北方的音乐发展状况记载甚少,因此,可以说老志诚的这部牧童之作参赛1932年的“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并获二等奖荣誉
7、有着特殊的意义。他是当时唯一一位來自北方的获奖者,也是唯一一位非专业音怎学院的参赛者,但他的作品却得到萧友梅与齐尔甜等音乐家的高度赏识。在1935年夏齐尔品特地赶往北平为老志诚举行颁奖音乐会,并将《牧童之乐》带到东京出版,在世界各地演出时也经常演奏这首乐曲。1947年,中国近现代钢琴家李献敏和周小燕在第一届“布拉格之春”演出中演奏了《牧童之乐》与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将中国的南北牧童领上欧洲乐坛。四、结语一部在三十年代便走向世界舞台的作品本应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骄傲之作,但如今却成为资料室的尘封之作,很少被人演奏,即使在曲谱的刊印上也极为少见,目前得到曲谱的途径只
8、有《拾遗》选集一书,或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