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至上该不该成为高校的办学理念

就业至上该不该成为高校的办学理念

ID:27956943

大小:79.6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7

就业至上该不该成为高校的办学理念_第1页
就业至上该不该成为高校的办学理念_第2页
就业至上该不该成为高校的办学理念_第3页
就业至上该不该成为高校的办学理念_第4页
就业至上该不该成为高校的办学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就业至上该不该成为高校的办学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就业至上”:该不该成为高校办学理念编者按2009年4月16H,《光明日报》以就业至上,成就连年高就业”为题,报道了黄冈师范学院坚持“就业至上”办学理念,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长篇通讯。令本报编辑部感到欣慰的是,这篇报道引发了强烈反响,既有赞同将“就业至上”上升为办学理念的,反对的声音也很尖锐。大学办学理念是对大学的追求与运作观念的高度概括,体现了大学在要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大学问题上的终极价值标准。毫无疑问,“就业难”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对社会、学校,还是对家庭而言,就业问题无疑是重要的。“就业难”能不能正确

2、反映当代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就业至上”可以不可以成为学校重视就业工作的行动口号?可以不可以成为办学理念?真理愈辩愈明。今天本报将这些不同的观点辟专版集中刊登,以飨读者。大学教育应当培养怎样的人——与《“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值得商榷》一文作者商榷李金奇4M21口,《光明口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值得商榷"(以下简称《商榷》)的文章,对“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引用一位哲学教授演讲中的观点,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应当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就业教育只能使人成为“某种人,因

3、此,“就业至上”是一种功利性极强的实用主义办学理念。文章提出的其实是事关高等教育价值目标的一个古老的问题,但作者在文屮透露出的关于大学教育人才培养价值目标的认识理念,却代表着一部分人在高等教育价值观方血的一种偏狭的、教条式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方法。仔细研读那位哲学教授的论述,其实人家的论述还是严密的。《商榷》在文屮引用了哲学教授演讲的原文:“教育是使你首先能够成为一个认同这个社会、这个吋代、这个历史的现代公民。我们只有能够成为人,才能够成为某种人,才能够去掌握某种专门的知识、技能,去从事某种专门的职业,去扮演某种特殊的角色,在社会

4、生活中实现自我。”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在哲学教授那里,大学教育“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与使人成为“某种人”并不是一种绝对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相容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仅此而已。由此可见,《商榷》一文首先是误读了哲学教授演讲的精神内涵。当然,《簡榷》一文引用哲学教授的论述仅仅只是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作者终究是耍用哲学教授的论述,来击中“就业至上''办学理念的“要害"。按照《商榷》一文作者的逻辑,在“就业至上”办学理念指导下,大学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只能是适应社会特定职业需要的“某种人",这种教育理念与实践与大学教育应“使人

5、作为人能够成为人”的价值目标是相悖的。显然,这样的观点和认识在理论上是机械的;对于当下的高等教育实践,这样的论述也只能是徒然地增加一些思想理论上的紊乱而己。无论人学的理论有多么深奥,“人''与“某种人”绝对不是两个相互分裂的概念。换言之,在当今社会,作为一个认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这个历史的现代公民,与掌握某种专门的知识、技能,从事某种专门的职业的“某种人"应当是一个统一体。就个体的人的发展来说,首先使自己能够成为“人二进而在此基础上成为“某种人”,这样的逻辑推演或许并没有错;但如果一定要把教育对“某种人”的培养与教育“使人作

6、为人能够成为人”之间对立起来,则显得有些离奇与荒谬。从理论上说,高等教育的目标,原本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认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这个历史的现代公民,和掌握某种专门的知识、技能,从事某种专门的职业的“某种人''的统一体。这一点毋庸赘述,只要去看一看我们的高等教育法便一目了然。从教育的实践过程来看,在个体的人的教育和成t中“人”与“某种人”的养成是不可能绝然分离的,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也往往很难按照一定的程序,先去把学生培养成“人”,然后再去把他们培养成“某种人豊一方面,对于青年学生开展的一个合格现代公民的教育,固然有利于学生成

7、为适应社会、职业需要的的合格的“某种人S但另一方面,真正的职业教育同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恰恰相反,如果我们的大学教育始终停留在所谓的“人"的教育上,而不能使这种教育有效地适应、服务于现实社会,那么,学校教育培养出的这种所谓的“人"终究是与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相悖反的。简而言之,大学教育着眼于培养“某种人"这样的理念本身并没有错,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实践中能够把具体的职业人才培养规格,与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的素质要求结合起来,就可以比较圆满地实现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需要注意的,倒是教育脱离现实社会发展的实际

8、,只是按照一些教条式的价值理念去进行所谓的人才培养与塑造。这是屮国传统教育的一个致命的弱点,时至今日,这种教育脱离社会发展实际的倾向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坚持就业至上,是现阶段大学教育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为实现学生个体自由、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没有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