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

浅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

ID:27937421

大小:7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浅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_第1页
浅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_第2页
浅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_第3页
浅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_第4页
浅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教育工程,课程评价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实施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在以新的理念为支撑的课程改革屮,课程评价应以什么面貌出现,是每一个关心课程改革的人都很关注的问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作为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追求发展的课程评价,正是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87-01从20世纪初的博比特

2、和查特斯对课程研宄的早期探索,到拉夫尔•泰勒在“八年研究”结束后提出的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奠定了现代课程理论研宄的基础。我国的课程评价受西方国家影响较深,虽然开始较晚,但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课程评价体系。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的提出学生是教育的根木,是一切改革的中心。但是现行的课程改革却与此相背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倾向。我国的课程评价受泰勒的课程开发理论的影响很严重,更多的倾向于结果评价。在泰勒看来,课程评价就是为了完成课程开发四个基本问题中

3、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课程冃标正在得到实现?”而冃标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也只能通过结果评价来体现。第二,实证化和定量化的评价倾向。实证化和量化评价方法适合于对结果的评价,适合对输入、输出两级进行分析处理,很难对课程实施过程内部发展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此外,实证化和定量化倾向还会导致忽视价值在课程评价屮的作用。第三,学生主体被动评价倾向。我国目前的课程评价权利仍掌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手巾。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被抑制,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

4、到很好的发挥。长期以来形成的课程评价传统需要重新定位和反思,新课程改革屮的课程评价呼唤新的课程评价理念以指导实践。于是,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谋求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强调课程的人文化,发展学生的内在精神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呼之欲出。二、“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吸收了多元智力理论、建构性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人木主义学习观,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1.在指导思想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本着一切

5、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注重学生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注重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是学生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在根木利益和价值体现上的统一。2.在评价的主体上:面向全体学生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成才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有效学习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每个学生都可按照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沿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句成为可造之才。这次新课程改革就实现了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

6、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3.在评价的方法上: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范式,质性评价是为了更逼真地反映教育现象,因此,它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而是把它统整于自身,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景中依然需要使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评价的理想诉求为了更好的开展课程评价工作,促使课程改革良性发展,提升课程整体品质,我们认为,当前的课程评价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实现对话与协商在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中,评价是一种协商基础上的建构过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是拥有主体性的人,两者之间是平等、互惠的友好

7、关系,两者之间需要对话、理解和协商,需要倾听对方的声咅,这就要求评价者更多地给予被评价者关注和关怀,关注被评价者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拥有自信,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2.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景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宄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发生的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或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情景性。这种趋势同样反映在评价屮。新课程改革屮的课程评价论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

8、在于学生在学校情景中的表现,更在于学生在非学校情景屮的表现,在子学生解决真实生活屮的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评价问题的设计具有真实性、情景性,以便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3.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新课程改革更多的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