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31351
大小:57.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浅析新课改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新课改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刘文芳(河北石家庄平山县温塘镇中学河北石家庄050400)【摘要】n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改的核心。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内涵与实质,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维模式,努力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做到思想与行动上与时俱进,达到改革创新、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目的。新课程的实施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融入生活,我们的学生也更富有个性。新课改首先要教师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关键词】新课改新理念角色
2、互动合作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2)06-040-02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均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体现了"以人为木”的教育教学理念。为贯彻实施好这一新课程标准,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对现有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全面实施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以人为木,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在传统教育教学思维和运作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和主体,学生一般只处于从属、从动或被动地位。无论采取何种教育改革模式,提出何种素质教育号,
3、由于主体未发生根木转变,改革的结果只能起到”治标"之效。对此,我认为要实现这一教学改革目标,并达到预期效果,要做好三点。第一要进行思想上的自我"否定"。”以人为木"就是以学生为根木,这是新课改的核心与木质。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尽快适应这种转变,以思想上的自我否定,适应新课改的各种新要求。第二要行动上随机而变。随着教学主体发生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一是教学设计要尊重学生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冇层次性,体现分类推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二是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每个学生行动起来,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让他们去
4、探究和展示。三是教学评价要承认和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发挥个性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第三要教育教学内容应吋而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克服学科本位思想,树立各类学科内容兼容观念。一是加强各类学科知识的交叉意识,把各类学科知识内容联系起来,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重视学科间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的联系与滲透,各类学科问题的奋效解决方法要相互借鉴。三是强化教师自身能力培养,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在各类知识结构方面既要做"专才",又要做”通才”。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以心为本,形成教、学的互动。第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只有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把准了,看
5、透了,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之策。为此,教育学和心理学将成为各位教师的必修课,如果这两门课程修不好,即便本职专业学得再好,研究再深,也不见的取得多么好的成绩。第二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一般被定位为"教"与"学”的关系,"教**是老师的职责,"学”是学生的义务。新课改后,这种关系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就是将一种亲情化的师生关系融合进去。如在课堂上,教师要主动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去,努力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真正做到教师像学生的亲人和朋友一样,对学生倾注无微不至的爱。第三教师和学生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争取得最
6、佳教学实效。一是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制定科学0标和美好愿景。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随吋随地掌握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为学生搞好服务。二是教师和学生要形成教学互动。教师要想法设法使学生"动n起来,只有动起来,教学的成效才能体现出来;学生要把教师的言传身教”装"进去,想法设法消化吸收了,这样才算是完成了功课。三、以根为本,培养学习兴趣。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围绕"兴趣"二字做文章,教师要对教学感兴趣,并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d产生兴趣;学生要对教师所授知识感兴趣,渴求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不断汲取营养,体味学习带来的快乐。一是善于挖掘和培养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7、。二是引导学生自身培养各种学d兴趣和爱好。三是注重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兴趣。例如通过课前设趣、课中激趣、课后拾趣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总之,要采取各种行之冇效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这样才能使教学课堂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乐园,才能全面奋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习成为一件乐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将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最终的目的。【参考文献】1、熊生贵《新课程教学创新新
8、视点》四川大学出版社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