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22408
大小:7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7
《一个科学者研究报告佛经的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 自序 尤智表 作者在交通大学求学时期,酷爱自然科学。毕业后因叔父的启发又爱好了佛学。科学与佛学原有很多会通之处,如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都是说明佛经中“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是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一原则最好的例子在科学中往往没有如此解释,但用佛学来解释却很合适。例如空气中的氧气,是没有气味
2、的气体。但三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就会发生臭味。这个臭味从何而来?从第一原子来?从第二原子来?还是从第三原子来?事实证明,每一氧原于都没有臭味。此味不从外来,不从内山。也不从中间出,但从因缘和合而生,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臭味实无体性。不过体性虽空,现象不是没有。这样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佛法称为中道义。 但我在那时也觉得佛法与科学也有不能会通的地方。我在学校里所读的物理学还是旧物理学,主张物质和能是二个独立的家族,旧物理学有物质常住不灭律,与佛法四法印中“诸行无常”是矛盾的。这个矛盾好久没有解决。后来看到一些现代物理学书籍,知道物质也是一种能的形式,而且物质的质量也不是固定不
3、变的。例如一斤重的一块铁,静止时或动得不快时仍是一斤,但如果它以极高速度来运动跟光速成一定的比例进行,它的重量便会增加,由此觉得新的物理学有可能与佛法打通。 自从原子能发明之后,事实证明了物质可以转变为非物质的能,理论已完全付诸实践。这一事实推翻了旧时代科学家所牢牢执着的原子为物质最小单位不可破灭的“常见”,同时也打破了我多年不曾解决的疑团。从此,我才确信佛法是无上的真理,不但有理论的基础,而且获得了科学的依据。 虽然科学已经证明一切物质都不是常住不灭,但是有很多人还是误认物质真常,对佛经提出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口号不容易接受。可是人们不会反对科学,因此把大众所
4、能接受的科学来说明佛法的真理,可能是一个合适的方便。 1946年作者在汉口工作,有一个时期比较空闲,时时静思,渐觉有一肚子的话不能不吐,遂写了这个研究佛经的报告.(最初发表在汉口《正信》月刊上)由于佛法的精湛渊博,作者解行俱浅,错误之处乃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加以指正。 (一)研究佛经的目的: A、为了要明了佛经的理论是不是健全,是不是和现在的科学冲突。 B、为了要明了佛教的修行方法,是不是合乎现代的生活。 C、为了要明了佛教对于人生有什么价值有什么利益? (二)研究的经典: 《楞严经》、《心经》、《金刚经》、《法华经》、《中论》、《百法明门论》、《因明
5、入正理论》、《成唯识论》。 (三)研究佛经前的印象 在我们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对于世间一切事物的看法,多少要和文学家,艺求家、哲学家、宗教家等的态度不同,那不同之点是在: A、不以感情用事; B、纯从客观; C、重分析,有条理; D、重实验。-.. 因为要具备以上的几种特点,所以对于缺乏这些精神的学问,总有不屑一读不值研究的偏见。不要说对于专重信仰,就是对于哲学,也很少兴趣。因为自然科学对于任何问题的解答都有确切的答案,凡是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而是全体科学界所公认的,例如化学中的化学公式,原于量,各种定律,以及物理数学中的种种公式定律,都是确确切切的,所以自然
6、科学也叫做确切科学。但是哲学、文学、艺术等就完全不同,既不能用数字来称量,来比较,也没有个公认的标准。科学家对于它们虽未尝没有欣赏的兴趣,然而总觉得这些都不是找求真理的场所。而且近年以来,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大有借重及乞灵于科学的情况,例如罗素用算理来充实空虚的哲学;音乐、绘画则乞灵于声学、光学、化学以改良乐器和颜料;宗教则乞灵于建筑师去建筑宏伟的教堂,用电光乐器去庄严它的内部;文学家和新闻记者则乞灵于自动排字机,打字机、照相机、电报、电话、电影,电视、广播、无线电传真等工具。所谓“科学万能”已成为人类公认的事实,而不是科学家的自傲语。 科学家既掌握了这许多法宝、许多神
7、通,当然不会对宗教的木偶屈膝。佛教是宗教之一,当然也不会例外。那末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我,又怎么会研究起佛经来呢?原因是这样的: 我有一位研究佛教数十年的叔父,在我大学毕业之后,问起我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有没有兴趣,我想,我学的就是宇宙间的真理,难道他老夫子也懂得科学吗?我就回答说:“很有兴趣。”接着还反问他:“应当向什么地方去求?”他回答道:“应当向佛经中求。”我说:“宗教不过是止小儿啼的,画饼怎能充饥?我是绝对不看佛经的。”他就为我指出:“你的执见太课。你常说科学家注重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