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语言结构义分析法

词的语言结构义分析法

ID:27919625

大小:130.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07

词的语言结构义分析法_第1页
词的语言结构义分析法_第2页
词的语言结构义分析法_第3页
词的语言结构义分析法_第4页
词的语言结构义分析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词的语言结构义分析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词的语言结构义分析法词的语言结构义是指注重语言的结构形式特点,在语言结构体系内部所依存并为人们日常交际使用的词义。它与人文词义相对存在。分析词的语言结构义的方法即为结构义分析法,它与人文词义分析法相对存在。本章将论述的词义分析法包括形训法、声训法、同义词相训法、互文见义法、界说法、辨异法、义素分析法、语义搭配法、构词鉴定法等九种。前六种在中国传统语言学中有悠久的历史,在训诂学中它们有的还曾因是属于“训诂条例”、“训诂方式”、还是“训诂原理”发生过不小的争执。而把它们放到认识词义所借助的是什么样的方式途径来看,其本质又没有什么不同。这九种方法,根据不同的特点,

2、可以分成几种类型:形训和声训是借重了词语某一方面的载体特征来诠释词义;同义词相训和互文见义是利用相类似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来映证词义;辨异法和义素分析法是将词义的内部构成一一剖析,来确认词义的实际内涵;语义搭配法和构词鉴定法则是把词义放入语言单位的组合中,从不同的组合对象和能力来确定一个词义的存在或区别一个词义的范围;界说法是直接对词义进行描述性的解释。第一节形训法形训是根据汉字的形体部件及构成方式来解释词义的一种方式。这是中国传统语文学中最古老、也是汉语言学中特有的一种释义方式。它的存在基础就是汉字所特有的象形会意性质,从汉字的字形上直接映透或让人悟到它所表示的意义。

3、《说文解字》的主要功用之一就是据形释义,对每一个字都分析了它们的字形构成,再根据字形来解释字义的形成。如:1.“米,粟实也,象实之形”。(《米部》)2.“鱼,水虫也,象形”。(《鱼部》)3.“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象形,中、米也”。(《臼部》)4.“中,内也,从口┃,上下通”。(《┃部》)5.“舀,抒臼也,从爪臼。《诗》曰:‘或簸或舀’”。(《臼部》)6.“戍,守边也,从人持戈”。(《戈部》)7.“弹,行丸也,从弓单声”。(《弓部》)8.“纯,丝也,从糸屯声”。(《糸部》)上面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式分别选了两个例子,可以看到,它们的意义都

4、会从字形上显现出来。而这四种造字方式的以形显义的程度会由前到后出现一个递减趋势。1、2两例直接从字形上描绘出意义的所指。3、4两例以象形字为底架,再加进一定的符号表示所指称的事物,以此提示人们对意义的理解。5、6两例以两个象形字为基本构件,合起来会成一个新义,这个新义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一经合体字作了指代并为人们所使用,它的合成义也就明确固定了下来。7、8两例以一个形体示义,一个形体示声,示义的形体表示着这个字所属的大的意义范畴。在这些例子据形显义程度递减的同时,所显示的意义也会出现由具体到抽象的逐渐变化过程。这种泛化过程正好代表着汉字由象形到象意,再到形声这么一个逐

5、步远离形体显义原始功能的发展趋势。这个发展趋势必然削弱形训的解释力。再加上在汉字形声化即表音功能加强的同时,还同时发生着汉字的简化和楷化,这也都会对形训的发挥作用产生影响。所以形训的运用有它的一些限制条件,如它在古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比在现代汉语中要强,因为在古代汉语中有着它所需要的两个要素:小篆和接近小篆的楷书繁体字。但即便在汉字的简化、楷化、表音化,以及汉语词双音化的趋势愈来愈突出的时候,带有强烈表意性的汉字字根仍在所有的或新产生的汉字及复合词中发挥基础的表意作用。因为简化字毕竟数量不多,如果简化字是偏旁部首的话,它的类化作用明显,并不妨碍人们理解

6、同一偏旁的字。代表汉字表音主要趋势的是形声字而不是数量不多的假借字,在形声字身上形旁所揭示的义类作用是相当稳定突出的。因此说绝对一点,除了假借字以外,几乎所有的汉字都会在字形上或多或少地显示出意义的指向。形训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字本义的揭示,在鉴别多义字的时候尤为管用。如在辞典中找到“浮”有“漂浮”、“泛舟”、“流动”、“游荡”“虚浮”、“浮躁”、“超过”等义。概据字形从水旁的特征,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漂浮”义为它最早的意义。《说文》云:“浮、泛也”,《广雅》云:“浮、漂也”。随着传统训诂学在现代的科学化条理化,人们对形训是对本义的反映这一传统结论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王宁先

7、生认为:“形训即是从造意中来显示实义”,“形训如果没有造意部分,就失去了它的特点而成了义训”[1]。如“半,质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质大,可以分也”,“质中分也”是“半”的实义,“牛为质大”则为它的造意。将“造意”从本义中分出来,准确表达了本义根据字形成义的根据,也防止了到文献实际中去寻找不曾有过的“造意”。又如“齐、禾麦吐穗上平也”,“禾麦吐穗”就是这个字的本义的“造意”,凭借它而表现出“上平也”之义,“上平”“平齐”才是在语言实际中运用过的本义。对这样的“造意”以往总是把它统统看是本义,将其它所有的意义都归入到引申义当中,这样就会出现很多在语言实际中找不到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