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03496
大小:23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6
《国产芯片一线从业者:也许永远追不上抢了先机的巨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产芯片一线从业者:也许永远追不上抢了先机的巨头国产芯片一线从业者:也许永远追不上抢了先机的巨头国产芯片一线从业者:也许永远追不上抢了先机的巨头国产芯片一线从业者:也许永远追不上抢了先机的巨头国产芯片一线从业者:也许永远追不上抢了先机的巨头国产芯片一线从业者:也许永远追不上抢了先机的巨头 根据《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报告,中国的国产芯片在核心集成电路中的占有率极低,在通用电子系统等多个参数中,国产芯片的占有率甚至为0。 2014年起,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投入的资金已达上千亿规模,业内俗称的“大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也即将迎来二期2000亿元的投资。 然而
2、,比起Intel、ARM等半导体巨头的数十年研究,中国科研即使快马加鞭也无法望其项背。 芯片的试错成本高、排错难度大,专利被巨头垄断,让这个行业的发展注定艰难。这样的困境中,一线从业人员生存状态如何、对行业的看法怎样值得考量。 界面新闻采访了数位芯片行业相关人士,他们有的是从业十年的资深设计师,有的已经转行,有的还在大学里踌躇不前。 通过这些一线人员的故事,我们试图探讨在时代的桎梏中、在国际贸易战打响的今天,国产芯片业究竟拥有怎样的风貌,整个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总体来说,芯片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有高学历、名校背景,一旦入行,很少再选择转行。但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新鲜血液严重缺乏
3、,越来越少的年轻毕业生愿意选择深耕芯片业。 韦晟:芯片设计经理从业十年 复旦微电子系毕业后,韦晟加入了目前就职的这家芯片制造公司。在这家公司,他一待就是十年。 十年前,国人对芯片行业的态度比现在要乐观许多,互联网的势头没有如今这么铺天盖地,芯片设计还是高精尖行业的上层选择。像韦晟这样的复旦毕业生,即使只是本科学历,依然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韦晟生性腼腆,对赚钱也没有太多野心。找到工作之后,他觉得专业对口,又能留在上海,芯片设计是不错的职业。工作的十年间,他和妻子在上海买了车,买了房,生了小孩,也见证了公司总部从海外迁回上海的全过程。 韦晟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4、成立于1995年。两年之前,中国大力扶持紫光国芯,对他们这样海外注册的公司也提供了利好机制。红利之下,公司顺势将总部迁回国内,总部设在上海。 公司虽然在海外注册,上海的研究室却一直是科研重点。对韦晟这样的芯片设计师来说,总部的迁移没有改变他的工作环境,而是为他的团队争取到更多的项目机会。 这家半导体公司主营电子消费品的芯片设计,专注于高集成度的多媒体soc芯片,擅长声音处理与系统内存,在美国加州、上海、深圳和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天猫精灵、智能音响等产品的问世,为韦晟带来了更多项目,目前业内许多智能音箱内芯都能找到这家公司的影子。 设计师们规划图纸和模型,然后公司将制造的流程外包
5、给台积电等企业进行芯片制造,最后再将成品的芯片拿回企业进行再次加工。 韦晟透露,除了华为海思,目前中国企业并没有独立制造芯片的能力,公司将制造外包给台积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技术的迭代落后。 台积电和Intel等头部企业能达到的半导体最精细尺寸为7nm,为别的企业代工出来的产品多为14nm至16nm。这个数字对国产企业来说,还停留在28nm,更准确地说是在28nm向14nm的维度跨越。 工艺能达到的尺寸越精细,生产成本就越低。同一款芯片,如果中国要自主生产,成本至少是台积电的两倍。若以时间丈量,国产企业与台积电的差距为5年以上的科研时间,目前的技术发达程度和台积电的上一代持平。
6、 工作这么多年,韦晟所在的公司一直是行业中上流企业,究竟哪家能造机器,哪家流片做最好,都是几十年积累的成果,不是一波钱就能改变的现状。他渐渐觉得巨头们打下的江山,他们是不可能撼动了。 上海的工作相对忙碌,韦晟每天早上八点出门,开一个小时的车到公司,几乎天天都是八点下班,周末的常态是只休一天。遇上项目期,为了和同行拼速度,他还需要带领团队连续加班,一年之中,约有三到五个月都是这样的状态。 对于职业发展和国产芯片业的未来,韦晟没有表示出太多热情。同行的从业者鲜少转行,因为硬件转软件要面临技术上的难关,在同一行业,即使跳槽也很难拿到目前薪水两倍的待遇。 韦晟认为,国产芯片业目前面临的
7、是企业与政府的双重困境。 这样一个投入巨大却不常产出的科技领域,政府的扶持是改善行业现状的基本要求,但外面的对手那么强,国家如何带领企业赶超是首屈一指的难关。对于已经身陷囹囵的国产芯片企业来说,要摆脱技术的桎梏,不再依赖进口,除了加强科研以外,市场与反垄断也是持久的战争。 当问到中国芯片技术是否有机会和美国持平,韦晟无奈地说,“谁知道呢。我也希望我们能够实现,但是这一天也许永远都不会到来。” 梁宇:华为海思DFT工程师从业一年 下午六点,成都的华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