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95459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模型和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模型和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罗丽贵州省水城县勺米乡初级中学553600中学物理随着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都应随之形成和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一、物理模型教学的意义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和加强物理模型教学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创新意识和“重在参与”的意识
2、,是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努力的方向。所以在向学牛.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宣扬科学家们那种大胆联想、勇于构建物理模型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家们为人类、为科学寻求真理的进取精祌和科学态度,唤起学生们对建模意识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提高他们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必须向学生指明,努力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是必备的条件,同时还要求学生建立起广泛的物理生活知识,平时多关心、收集高新科技信息知识,并通过联想,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更扎实、更贴近实际,这正是现代教育所期望的。2.新课程背景下,应对高考
3、改革的需要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新高考更加突出了对考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查,大量实践应用型、信息给予型、估算型命题频繁出现于卷面。由此,如何于实际情境中构建物理模型、借助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则成了一个重要环节。而要适应高考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物理模型教学。二、物理模型与建模能力的培养1.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将各章节知识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物理模型。理想的物理模型是解决现实物理问题不可或缺的依据,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课时的内容安排,及吋向学生强调基本物理模型
4、建立的过程和条件,并要求学生牢固把握住这些基本的物理模型。在具体应用解决物理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题设条件,从物理规律出发,通过分析、综合、类比等,突出对所要研究问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使思维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构造出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然后应用掌握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1.让学生在学>j中学会选用模型,研究物理离不开物理模型,能否让学生熟练地建立和运用模型来处理具体问题,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1)让学生懂得模型及模型的内涵接触一个题目(模型),首先要明确它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研究的是什么问题、要突出哪些重要
5、因素、可以忽略哪些次要因素,要尽量挖掘出模型的隐含条件。例如有些问题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这些实际问题未经加工处理,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熟知的物理模型。(2)教师要诱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觉地选用参考模型解物理题,让学生自觉、正确地选用物理模型,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奋形象化的实物模型和抽象化的诸多物理模型,并能灵活地提取、应用、置换、迁移物理模型,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充要条件。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不深不透,说明学生头脑中的物理模型是含糊不清的,即便强行建
6、立了概念、规律的物理模型,但在具体成用时又感到手足无措。在遇到具体的4题吋,要善于寻找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物理模型,实现新的迁移和飞跃。如高中物理经常碰到的子弹打木块的模型,其意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有一木块,子弹以一水平速度射击木块,最终子弹留在木块内。己知子弹与木块间的摩檫力为f,子弹打入木块的深度为d,则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系统所产生的内能Q=fd。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利用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去分析求解。求解吋将子弹视为质点,且一直沿水平方向前进,研究对象也要随机转换。其结论Q=fd具冇一般
7、性,在诸多题中冇应用。Q=fd可抽象地表述为两个物体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等于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滑动的距离(或总路程)之乘积。这一由子弹打木块的模型推导出的结论,对快速计算两物体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十分方便。另一方面,如果知道了两物体产生的内能和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我们也能很方便地求出两物体相对滑动的总路程。当然,对学生这种能力的要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教师把这种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要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步熟悉并掌握这种科学研宄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使构建物理模型的意识真正成为
8、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与习惯。总之,通过对物理模型的设计思想及分析研究思路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对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正确运用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去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研宄能力。参考文献1.王溢然《模型》.河南教育出版社。2.乔际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